近些年流傳一個笑談,“朝陽區有三十萬散養仁波切”,這側面反映了藏傳密教已成為當下顯學,若逢人不說叨兩句就不夠時尚。之前只看到了表面的喧囂,今天在四川圖書館“巴蜀講壇”,聽了清華大學沈衛榮教授《瘋僧與活佛:藏傳密教詮釋學》,窺到了密教的一點道道與故事。
沈教授是國內著名的藏傳佛教學者,且顏值擔當,按主持人四川考古研究院院長的話,“沈教授學問做得好,我們羨慕;沈教授人長得帥,我們嫉妒!”
藏傳佛教即密宗,與漢傳佛教,并沒有懸殊的差異,都屬于大乘佛教。一個例子就是漢傳佛教中常念的“南無阿彌陀佛”,與藏傳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含義基本相同,可以簡單理解為如生前經常持念,去世時會被觀音菩薩帶往西方極樂世界。
所不同的是,漢傳佛教從西漢傳入開始,到玄奘西行取經,再之后基本就是自行結合國情發展,不再與發源地印度交流,多為顯宗。而藏傳佛教從印度傳入較晚,因此引入了更多更完整的印度佛教的內容,甚至結合藏地本土宗教進行了創新發展,為密宗。
顯宗修行,不管出家在家者都必須恪守戒律,遠離“貪嗔癡”。而密宗,對于在家修行者,則可以實行以毒攻毒,將“貪嗔癡”作為修行的一個法門。例如喜歡喝酒,就去盡管喝好了,放開喝,到了極點,你就會感覺到喝酒只是一種虛空,從而頓悟。
不只是理論,確有不少大僧真的去做了。除了歷史傳說中著名的瘋和尚——濟公,藏傳佛教中也有兩個距今不遠的真實人物,酒色盡染,卻弘揚了佛法,被尊為活佛。
一個是根敦群培,生活于上世紀前半段,喜酒好色,曾游歷印度、錫蘭十二年,學成回藏后,卻發現無法施展抱負,陰差陽錯被投入監獄,出獄不久病逝,年僅48歲。他被認為是西藏第一個知識分子,著有西藏第一部現代游記《巡禮周國記》,多首詩篇;作為第一個利用敦煌藏文文獻的史學家,編寫了《白史》;作為哲學家,編寫了一本探討兩性關系的《欲論》,被一位美國好事者添枝加葉翻譯成英文,在西方廣為流傳。
另一個是更為瘋狂、甚至走火入魔的仲巴活佛,因某種原因,其資料不見于網絡。他二十多歲在牛津求學,成為交際明星,并于1967年建立西方第一座藏傳佛教寺廟——桑耶林。他酗酒無度,常耽誤法事,后來竟與英國一個16歲的高中女生結婚,聲譽盡毀,不得已移居北美。恰逢彼時美國嬉皮士運動興起,他將藏傳佛教以嬉皮士形式包裝,結果大受歡迎,建立了多個禪修中心。但這時他也幾乎癲狂,日日酗酒、大量吸毒、無證駕駛、毆打學員、隨意雙修……,報應不爽,在他48歲時因酒精中毒過世。傳教的手段特殊,但成效顯著,佛法西傳,如今他所創立的禪修中心已變成遍及全世界的“國際香巴拉”組織。
酒肉和尚濟公和這兩位瘋狂的藏僧,僅從表相來看,與高德大僧相去甚遠,卻因功業被人們尊為活佛。甚至有人認為他們是菩薩的化身,游戲人間只為教化世人。這讓凡塵俗子困惑,酒色若可,今日諸多仁波切招搖過市又如何?散養的三十萬朝陽區仁波切,又會有多少打著修行的幌子行詐騙之實呢?據說是個百年難題,不過去年,官方已經開通了活佛資格查詢系統,輸入姓名,或許可知。
如今藏傳佛教的紅火,我想多半原因是因為它的神秘,具有極大的解釋空間。明星巨商所從事的活動風險高,不確定性大,有尋找依靠的強烈需求,市場因此應運而生。走近它,了解它,用光照亮,神秘興許會隨未知而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