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威特的教育》是十多年前購買,平時偶爾翻翻這本父母指導手冊,讓自己的思想、觀點不斷刷新,常常陷入沉思……天才并不取決于先天的稟賦和遺傳,而是來自后天的教育和培養,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天才的可能。
卡爾·威特,1800年7月1日出生于德國薩勒河畔的哈勒市洛赫小村,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九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0歲進入哥廷根大學;13歲出版了《三角術》一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事實上,卡爾目前仍然是《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中“最年輕的博士”記錄保持者);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后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里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贊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3月6日逝世為止,享年83歲。
卡爾先天不足,一生下來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被認為是個有些癡呆的嬰兒,全賴父親教育有方。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于緩解,特別時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自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 幼兒學習語言的奧秘,要發純正的語言,用語言能力滋養能力,在他耳邊不停地說,經常將故事,多說新單詞,不讓他遭受方言、臟話的污染,力求措辭嚴謹、語言生動。在人的一生中,1至5歲可能時最有語言才能的時期,父母要好好珍惜。
- 教育孩子需要正確的方法,引導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志氣,培養他們多方面的興趣,重視孩子最初對世界的看法,積極回應他們的每一個問題,父母不能以權威來壓抑孩子的天性,讓記憶力、想象力、創作力發展并重。在游戲中培養孩子各種能力。
- 培養孩子好的性格,是孩子的生命力順應環境條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幼年的生活習慣,父母的態度,家庭氣氛,慢慢改變孩子的性格特征。在漫長的生活中形成對事物的樂觀態度,孩子的成長會更順利些。 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自己開始探索世界。
- 教育的前提在于以一顆寬大的心來了解、引導,鼓勵孩子做一個誠實、正值的人,放縱孩子的任性不是關愛,杜絕孩子產生惡習。對孩子的要求要有選擇地滿足,不合理地要求可間接地答復他,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心平氣和、同情達里地孩子。
- 尊重、理解孩子,善于和孩子溝通,走進孩子地生活,讓孩子在賞識中成長;培養孩子地善行,懂得賺錢地艱難,學會怎樣用錢。
- 鍛煉孩子地意志,擺脫對父母地依賴感,加強心理承受能力,避免情感脆弱,控制自己地感情,讓孩子心中充滿陽光、光明。
- 好習慣是孩子一生地財富,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其言傳身教影響孩子的一生。
- 讓孩子學會合理安排時間,專心致志地學習,養成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習慣。
- 讓孩子的一生在充滿情趣和幸福中度過。應該多讓孩子的生活與大自然相融,激活孩子對社會生活的美感能力。 讓孩子從小對生活充滿信心與渴望,充滿朝氣與樂觀,具有美好的心靈、自由奔放的情趣。引導孩子熱愛動態、樸實、天然之美。
做父母是終身職業,培養一個健康快樂,從不缺乏生活情趣的孩子,需要你的耐心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