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個視頻,是一個少年管教女警察關于友誼的演講。她作為少年管教警察已經6年了,天天接觸的是違法犯罪的孩子。
她講到,在一個校園欺凌事件中,十幾個打人的孩子里,有六個是不認識這個被打的孩子,而且也不知道為什么要去打這個孩子。僅僅只是出于朋友間的義氣就去打人了,成了同案犯。
這位女警察最后動情的說:
“當我們在生活中面對這樣的請求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勇敢地說不。因為如果有一個朋友向你發出這樣的請求,那么你們之間就不是友誼的小船了,那它就是友誼的賊船!我們應該勇敢,該翻船的時候必須要翻!”
“其實我想告訴大家,什么樣的朋友是真朋友,什么樣的朋友是假朋友。”
“那些喝完酒讓你去頂包的朋友,不是真朋友;那些在大排檔找你去打架、幫忙鬧事的朋友,不是真朋友;那些明明知道你做錯了,卻礙于面子繼續讓你犯錯的朋友,不是真朋友。”
“我想讓那些孩子們明白一個簡單的道理:那就是什么樣的的朋友該交,什么樣的朋友會害了你,他不該交。面對那些錯的朋友,我們應該勇敢地打翻那艘友誼的小賊船。”
這段視頻,我和孩子一起看的。雖然他當時只有8歲,但是我看到了其教育意義遠大于平時對他的說教和提醒。從此孩子也知道了有一種劃賊船的朋友是要遠離的。
隨著孩子的年齡漸長,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看待問題的認知。
經常孩子放學回來喜歡給我講在學校發生的事情,尤其是對一些同學的做法,還會和我討論一番。在這樣的交談和討論中也是對孩子一些思想的引導和矯正。
一次,孩子回來告訴我,在體育課上他和另一個同學因為說話被老師罰跑五圈操場。
同學不去跑還告訴他:“咱們都不去跑,就坐操場邊臺階上,看老師怎么辦?”孩子說他沒有聽同學的話,自己一個人去跑圈,在跑的過程中,這個同學還嘲笑他太傻。后來孩子終于跑完老師要求的圈數,然后老師讓歸隊繼續上課了。而那個同學一直一個人坐到了下課。
孩子最后說道:“媽媽,我覺得我們做錯了,老師讓我跑圈,我完成了就可以和大家一起繼續上課。”聽著孩子講完,我那個喜歡擔憂的心踏實了很多。
孩子問我:“媽媽,你說我做的對嗎?那個同學說我傻,跑那么多圈,多累啊。”我看著孩子那張稚氣未脫的臉,告訴孩子:“你做的對,而且做的很棒。你已經能夠分辨同學言語的對錯,也堅持做了對的事情而不受他人影響。”
這雖然是一個小事,但也讓我看到了在學校里,孩子的言語、行動之間的影響有多大。
與其一遍一遍告訴孩子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不如教會孩子一個能夠明辨是非的心和選擇朋友的能力。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開始向父母以外的世界探索。這個探索心也是越來越強烈,在接觸外面世界時候,最重要的一個活動就是交朋友,而孩子也開始常常脫離父母的視線。
這個時候更需要孩子學會一定的識友交友能力。很多交友不慎失足都發生在青春期孩子身上。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友誼、渴望被認同。意氣風發正當年少的孩子,在友誼中喜歡義氣當先,卻往往失掉了一個分辨心,做出沖動的舉動,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孔子說:益友有三,友直、友諒、友多聞;損友有三,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于丹也在《論語》心得之交友之道中講到了孔子的三個益友和三個損友,并做了詳細的分析和解讀。在我們孩子的心中也需要樹立這樣的交友原則和標準。借用于丹老師的解讀來一起感悟一下交友的智慧。
益友
友直:為人正直,坦蕩,剛正不阿的朋友。
友諒:寬容,不過分的苛責的朋友。
友多聞:博學多聞的朋友,能從他人的經驗里面,得到自己的 一個借鑒系統。
損友
友便辟:性情暴躁的朋友。
友善柔:特別優柔寡斷的朋友。
友便佞:有心計的朋友,這樣的人往往以一種不擇手段的方式,去謀取個人利益,但是這種人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面孔。
友直,不會讓自己掉坑里;友諒,不會讓自己被負面情緒侵襲;友多聞,不會讓自己裹足不前。這三種朋友都會成為孩子生命中的良師益友,彼此促進成長更加優秀避免傷害。
友便辟,會讓自己迷失在情緒中;友善柔,會讓自己處于是非糾纏中;友便佞,會讓自己飽受背叛的痛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面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教會孩子識友交友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溫暖點亮生活,歡迎關注伊說說,均為伊凡17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