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
又一次的不想睡。
隨意聊一聊,很可能,跑題,
無妨無妨。
來思考一個問題:
假設今晚是自己的最后一夜,將如何評價自己的這一生。
這恍恍惚惚二十年來的生活,能讓我心甘情愿的去世嗎?
這肯定不甘心的。
人活著本身的意義,很大一部分并不是由自己決定的。
自己對自身的認知,只有主觀世界里的自我認同感,及對自己所做和將要做的事情的打分及估量。僅此而已。
而人活著最大的意義,是對世界的影響,對周圍人的影響。
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
你也許曾這么想過。
普通與成功,從辨識度上看,也許有差異。
影響力上看,也有差異。
在政治上成功的偉人,推動了國家的發展。軍事上成功的人,也許守護了國土。IT上成功的人士,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質量,改變了不同行業的工作模式。醫學上有所成果的人,其發現或是醫術水平也許可以多拯救幾個生命。
成功的人可以影響更多的人,普通人也能影響身邊的人。
其實這句話表述并不清。
我認為,成功的人一定程度上能影響更多的人,能實質性的改善一波人的生活質量。而對身邊人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和普通人對身邊人的精神影響,是相似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對焦裕祿的印象,是他來蘭考后的親自上陣,除三害,治沙治水治堿。而對焦守云的精神影響,是一個懂浪漫、會生活的“疼痛的父親”,是堅韌、刻苦、不搞特殊的精神信念。
而有意思的是,人一輩子的所作所為,恰恰被這些信念影響的最深。
選擇與方向,在自己學會摸索之前,是被這些人影響的。
而又有誰可以肯定的說,自己的選擇沒有或多或少受到他人的影響,完全取決內心的召喚。就算完完全全是心之所趨,你,沒有百度查過嗎。
“影響”,正是“存在”的意義。
一路走來,從初一時稚嫩的堅定著想學醫,到大學堅定著想學重癥。心理清楚的很,并沒有什么內心的召喚。但是一定要去做。因為持續下去的滿足感,比內心自我的充實,爽的許多。
而這份影響,只是路標。
具體怎么走,才是自己大腦需要認真琢磨的。
小時候,大家都會說,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為什么長大后,說的人,逐漸減少了呢。
有人也許會說:因為他們看透了現實,覺得有所作為太難了,就放棄了。
但是我還是覺得,也許不同的人,只是世界觀不同而已。小時候是不懂,所以喜歡光亮的東西。長大后,逐漸成熟,一切行為都受大腦的支配。而大腦是有個體差異的,有的大腦想功成名就,有的想看遍江山,有的想干一些壞事,而有的想安逸余生。
選擇一條路,走到黑,僅此而已。
改變世界,是順帶之事。
噢突然想到自己高中作文的低分,大概就是跑題和嚴重跑題吧。
因為寫作,本身就是一種釋放吧。
不能用寫作的態度對待高考作文,我過去真的是大意了。
為什么學醫?
這是大一剛入學時同學間“增進感情”最常見的句式。
大致有這樣幾種同學:
一是報了許多,碰巧錄了臨床專業
二是家里人的要求(或是說建議?)
三是我這種(執念?)
四是受一些影視作品影響(大概覺得醫生很帥之類的)
執念型和家長要求型應該是多一些的,因為剛高考完的孩子,除了語數英數理化生,還能想到的就是興趣,興趣不現實的境況下,就是聽家長的話。
想來當年我報醫學也是艱辛,和老媽大戰了幾回合。最后勝。
不同的回憶,不同的觸動點。這是人的代溝之一。
就算是居于同一屋檐下,同一道路上,也無法復制自己的心情。
執念型以老人去世偏多。我就是其一。晚上又一次的回憶到了。
給予至親之人力量,是對生命意義最好的解釋。
也像COCO里的設定一樣,只要在他人心理,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活著。
葉子落下,也有存在過的痕跡。
生生不息。
如果今晚是自己的最后一夜,唔,可不行呦。
我還不是她的驕傲吶,還不夠。
要把她的溫柔,帶給世界。
要讓這種關系的切斷,不在別的家庭出現。
家里沒人學醫,從初一傻傻喊著學醫,到現在本科結束,總算有個輪廓。從好奇到沉迷。從方向不定到確定。遇到的人或事,起到了70%的作用。選專業好多人糾結,會從未來就業前景、工資、工作壓力等等多方面綜合考慮。
真的感覺,
他們好厲害的樣子誒。
而我一貫會采取腦子放空,跟著感覺走的方式去choose。
從小偏科的人,應該都懂的吧。
也許因為一個老師迷上一門課程,也許因為一些經歷厭惡一些課程。
這也是存在的力量。
感謝生命中每一個相遇。
看到此文的不多的人,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