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送睿睿上學路過民建,在民建出口一輛轎車和一輛電動車相撞,我們路過時只看見電動車凄凄慘慘的躺在公路邊上,撒了一地的垃圾和半敞著的垃圾袋,一輛轎車停在一邊,沒看見受傷的人員。
睿睿問:“媽媽,這是怎么了?”睿睿從來沒有這么近距離的看到這樣的事“出車禍了。”我回答她說。“媽媽,快拍下來,發到朋友圈上。”我喜歡拍照,經常是東拍西拍的,但大多數拍的是睿睿或風景,幾乎不拍陌生人或事。對于這些睿睿是分不清的。關于朋友圈,孩子生活在這個電子高速發展的時代,周圍的環境再加上耳熏目染之下才會耳熟能詳。這并不是我的功勞,我對發圈并不是很感冒。但是今天這個事我要好好和睿睿嘮叨嘮叨:“睿睿,你看電動車都撞的這樣了,那人肯定也受傷了,受傷了是不是很難過?”“會。”“那咱要是把這個事發朋友圈是不是就像幸災樂禍?咱為什么要發朋友圈?有沒有意義?”“沒有意義!”“你想啊如果是咱們的親戚,咱們會不會很著急?有沒有心情發朋友圈?你看又是快過年了,大家都不愿意發生這樣的事情。咱得同情人家,而不是要看別人的笑話。你明白嗎?”“明白了!”睿睿響亮的回答我。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和老師就是那個手握彩筆的人,五彩斑斕還是烏黑涂鴉,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只有心中有彩虹才能笑對人生。
加油我的睿!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