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榆林產婦跳樓身亡的消息引爆了朋友圈,打開微信,生過孩子的、正在孕中的、沒生孩子的一片唏噓聲,朋友們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幾類,這幾類觀點也代表了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觀點。第一類,生過孩子的,順產的,一致表示疼得難以想象;第二類,生過孩子的,剖腹產的,覺得只是刀口隱隱作痛,沒有經歷陣痛和分娩之痛;第三類,正在孕期中的,看了新聞對生孩子充滿恐懼,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挺過去的;第四類,未懷孕的,表示畏生和退縮的。
一致的觀點是生孩子絕非易事,不一致的觀點則是對生與不生、生完頭胎還要不要生二胎等問題存在分歧。作為一個生了一胎的寶媽,我想我也深有感觸,面對鋪天蓋地的生孩子恐怖論,我只想說,生育,并非一場災難。
1.莫讓你的壞言論,加重了畏生情緒
最新出爐的2016衛生計生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生育率由2015年的1.05提升到1.7,二孩及以上占出生人口比重超過45%,達到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與此同時,孕產婦死亡率由2015年的20.1/10萬下降到19.9/10萬。這些數據表明,人們的生育意識在經歷了波折之后,正在回溫。然而就在榆林產婦跳樓之后,那些“女人不該生孩子”、“寧愿單身到老,絕不嫁人生子”的言論又開始甚囂塵上。雖然這只是個人觀點的宣泄,但對于那些內心畏懼疼痛、對生產充滿恐懼的女人而言,這些不良的言論加重了她們的畏生情緒,讓她們變得憂心忡忡。有人說,生孩子沒那么可怕,也沒那么神圣,我認同這個觀點,但我敬重生育,因為我敬畏生命。
孕育生命和這個世界上許許多多的事一樣是需要付出努力和艱辛的代價的,生育的疼痛和風險是必然的代價,只是相比較其他痛苦,生育的疼痛和經歷更加刻骨銘心,我們沒有必要掩飾疼痛,但是也沒有必要將疼痛妖魔化。如果去問問那些生孩子的女人,我想沒有幾個會因為生了孩子經歷了痛苦而后悔的。
2.莫讓你的小慶幸,變成了別人的不幸
有許許多多的寶媽,在看到這條信息后,都發出這樣的感慨:幸虧我生的是男孩。這種想法的寶媽往往是基于這兩種原因,一種是在重男輕女的文化傳統里,第一胎生男孩似乎就表明沒了催生和再生的壓力,那么就沒有必要再經歷一次撕心裂肺的疼痛;另一種是自己生的是男孩,那到時疼的就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別人家的閨女了。
這兩種言論對那些還未生產或頭胎是女孩的寶媽而言,無疑也是一種傷害。當你覺得生男孩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時,你豈不是在傳達一種“生女孩是一種不幸”的觀點,倘若是這樣,生孩子豈不變成了一場賭博,生男孩的人是贏家,生女孩的便成了輸家。這本身就是一種謬論,且不說,中國男女比例失衡這種問題,就每個寶媽而言,我們自己生為女人,難道是一種不幸嗎?
3.我們要關注的是女性關懷問題,而非生與不生的問題
榆林產婦為什么墜亡,最新公布的監控視頻顯示,產婦曾兩次向家人下跪,乞求剖腹產,但均遭到了拒絕。產婦已經墜亡,我們無從得知她是疼痛到失去了理智,還是絕望到一心求死。但我想說,家人對產婦的關懷,絕對是抵御疼痛的良藥。我生產前羊水偏少,但醫生表示我盆底肌肉好、各項指標好,所以鼓勵順產。
在醫院住了一天一夜之后,宮口并未開,考慮到羊水減少的問題,醫生開始給我掛催產針,當密集的陣痛襲來,我的內心也是極其絕望的,更絕望的是醫生一次次的檢查一次次告訴我只開了一指,我根本不知道這種疼痛要持續多久。想要大聲喊,被醫生罵了一通,想要用力又被警告,在待產室待著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老公、婆婆、媽輪流進去陪我,喂我吃東西,面對兩個媽媽尚存的理智,在見到老公那一剎那,全然喪失。老公安慰再堅持一下的時候,我吼他站著說話不腰疼,明明知道他是跟醫生護士說了多少好話才能進來陪我,卻不愿意給他一個笑臉,老公讓我掐他轉移疼痛,我直接對他說讓他滾,那時候的疼,已經讓我亂了分寸。但老公就那樣含著淚水陪著我,一個勁地在那對我說對不起,甚至為了我去求醫生給剖腹產,但最后不但被拒絕還被醫生罵了一頓。
孩子呱呱墜地,產房歸于平靜,老公第一時間在懇求醫生之后獲準進入產房,我仍然以生產時的姿勢躺在產床上,等著醫生的觀察和后續的一些處理。老公端著小米雞蛋紅糖羹走到我面前,他彎下腰抱了抱我,仍然眼含淚水,連說話聲都帶著顫抖。這個時候的我,終于可以心平氣和審視這個我深愛的男人,那一刻,我覺得什么都是值得的。為什么?因為生產縱然千般萬般疼痛,但那個給你萬千寵愛的男人會讓你覺得你做了一件多么偉大的事,如果你再想想是跟這個愛你、關懷你的男人生下了愛情的結晶,你的幸福感會不停地上升。
那些懷孕后、生產中、生產后絕望的女人,太多是沒有得到關懷,無愛或少愛在任何時候都是致命的殺傷武器,只不過在艱辛的孕期和生產過程中,它的殺傷了會成倍的增加,所以才會有很多女人感慨絕不再生,這種絕不宣言的背后往往藏著一個又一個心酸的故事。
我并非鼓吹女人要生孩子、多生孩子,我只是想說,生育是物種誕生之初賦予女性的特殊使命,我們應當為自己驕傲、吶喊。當遇到那個能給予我們充分的愛,讓我們愿意與他結合,履行這個使命的男人時,生育只是一場考驗,與一場大考相比,無非是多了疼痛。但若我們不愛,也得不到預期的愛,那我們一樣可以拒絕履行這個使命。當女人們糾結生與不生時,男人們所能做到就是給予愛,給予更多的愛,給女人戰勝疼痛的信念和勇氣。
生育,并非一場災難。它意味著一場疼痛之旅,但也象征著新生,相比較生命的長久,這樣的疼痛是短暫的。所以,女人們,不要怕,不用遲疑,想生你就生,但是我希望你不生的理由是你不能、不愛,而不是怕疼,因為生產的疼痛是上天賦予女人的一種經歷,它讓我們擁有比男人更多的體驗,更深的生命感悟。畢竟,“進門先喊聲媽”這種待遇男人是享受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