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之前就聽說過八月長安的名字了,然而我真正開始讀她的作品,是因為電視劇《最好的我們》。后來又讀了《橘生淮南·暗戀》,佩服她寫出了暗戀的那種青澀感、真實感。寫青春題材的作家有很多,但真正能夠寫出青春和回憶的味道的,卻并不多,八月長安毫無疑問是青春文學領域很成功的一位。
最近出版的《時間的女兒》,是八月長安的首部散文集。在《時間的女兒》中,很多人都可以看見自己的影子。那個藏在時光盡頭的自己,也曾懦弱自卑,也曾頭腦發熱,也曾趾高氣昂,也曾低到塵埃。就像八月長安所說,“誠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能夠像她一樣心平氣和地回憶過去,然后把過去的糗事一件件地寫下來,是很需要勇氣的。當我們隔著十幾年的時光再回過頭去看那些往事,個中滋味,只有時間知道。
八月長安為這本《時間的女兒》拍過一個宣傳片,在宣傳片里,她拿著大提琴在海邊奔跑。海風將她的長發吹得飛揚起來,仿佛是穿越時光而來。我們所有人都曾羨慕在舞臺上閃閃發光的表演者,譬如一個穿著燕尾服將鋼琴彈得清脆悅耳的男孩,譬如揮手就能描下一整個夏天的少女。其實很多人不知道,光彩的背后,都是漫長的煎熬。她在書中寫過她練習大提琴的經歷,一段并不算快樂的回憶,哪怕因此得了好多獎項,她也并沒有愛上大提琴,她所記住的更多是因為練琴起的繭子以及凍僵的手掌。
我不知道如果換做是我,會不會也有同樣的感受。說來也是慚愧,我幼時曾經短暫地學過一段時間電子琴,后來媽媽問我“還想繼續學嗎”,我搖搖頭,從此結束了我的學琴生涯。我至今也只能對著簡譜還算流利地彈一彈流行歌曲,想彈的時候自娛自樂,不想彈的時候就任由琴上積著一層厚厚的灰。如果當初我被逼著學到了十級,或許哪天也能在舞臺上光彩一回?然而轉念想想,若是被逼得連興趣也沒有了,大約還不如自娛自樂的好。
視頻里的時鐘指針緩緩向前走去,我仿佛看到當初那個背著大提琴的小女孩奔走在落滿樹葉的街道上,去上自己并不喜歡的提琴課。不知什么時候,那個小女孩長大了,不再忍受成長的束縛,長成我們如今喜愛的模樣。
成長,是一個充滿未知充滿變數的過程,我們或許最后都沒能成為十年前幻想的自己。
十年前的我,在哪里呢?還是讀小學的年紀,雖不至于像書中小葉子一樣萬眾矚目、被寄予厚望,至少也是有雄心壯志的。說來也不奇怪,那時候大家都覺得自己將來長大后能干一番大事業,不是相當科學家就是要當宇航員,再者是當將軍保家衛國,或者成為一個大明星。可是很多年后我們才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我們終其一生也只是一個普通人,按部就班地完成學業,工作,結婚生子,然后被各種生活的瑣事困擾,就像曾經我們的父母那樣。有時候會覺得不甘心,有時候又覺得做個普通人也沒什么不好。有人喜歡萬眾矚目的生活,有人只愛平平淡淡的日子。時間讓每個人都自己做出了選擇,他可能會埋葬昨日的夢想,也同樣撫平曾經的傷痛。其實對于孩子,大人沒必要施加過多的壓力,也不該將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譬如一度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林妙可,生活在鎂光燈下的人生,注定是要比同齡人艱難得多。
還有八月長安養過的那只叫“蘿卜”的牧羊犬,讓我想起曾經養了一年多的倉鼠“斑斑”。是的,和羅恩的老鼠一樣的名字,以及一樣斑駁的花紋。它會蹲在角落里抱著瓜子安靜地啃著,也會不安分地將我放進籠子的棉球一點一點撕扯成一大團棉絮,塞滿整個籠子,直到將自己埋沒。那是我唯一養過的寵物,因為我母親的原因我童年的寵物都少得可憐。
時間繼續向前走,我似乎看到了書里描寫的那個叫“萵苣”的男孩,還有那個怪異的女孩“阿紫”。他們悄然出現,然后不知什么時候又消失,再也找不回來。我們生命中的那些“萵苣”和“阿紫”,最后都消失在時光深處。
《時間的女兒》這本書不僅是八月長安的回憶,它更像是一臺時光機,把我們都帶回過往,和過去的自己相遇。生命中那些或精彩或遺憾的瞬間,那些在光陰里里徘徊的曾經,只有時間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