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怪象
身處區塊鏈投資市場,最近ICO市場火的一塌糊涂, 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縮寫),指首次幣發行,相當于股市中的IPO。近期多個項目ICO的成本,在開盤上市后,竟然都達到了十到幾十倍的增長,讓幣市中的ICO狠狠的火了一把。身上懷揣現金的人們,也四處如饑似渴的尋覓ICO項目,幻想著能夠通過ICO一夜巨富。ICO動輒上十億的火爆現象也開始讓一些貪婪的人,僅通過東拼西湊一些老外的照片,做成一個華麗的PPT,就能發起ICO來圈錢,圈錢后兌現砸盤,拍屁股跑路,讓幣圈里的人們感受到深深的惡意。
在這魚龍混雜的環境里,在各種區塊鏈投資的群和小密圈內,有這樣兩種人讓我印象深刻。有一種人,他們廣泛聽取各種來源的信息,當看到某老司機和大神們的神觀點后,為之嘆服,對于這些已經通過區塊鏈致富的大神們,他們仰視并崇拜著,追隨并篤信大神們的決定,只要他投的項目,那就毫無疑問的上。此時,也能看到另一些人,他們同樣廣泛收集各種信息,同樣參考前輩們的觀點,但不同的是,他們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論,特立獨行的做著自己的決定。他們并不完全認同大神們的觀點,甚至提出質疑,而受到大神粉絲的鄙視。
可以預見的是,這兩種人群,會因為思維方式的差異,進而導致認知的差異,在一次次抉擇中被指引到不同的方向,最終走向不同的終點。
兩種思維方式
有一種思維方式,因為類似于海綿放到水中充分吸收水分的反應,被稱為海綿式思維。海綿式思維有以下兩個顯著的優點。
一是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越多,就越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千頭萬緒,而獲取到的知識將會為以后進一步展開復雜的思考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相對而言,這種思維方式是被動的,它并不需要你絞盡腦汁去冥思苦想,因此來得輕松而又快捷,尤其當你看到的材料本身已是井井有條又生動有趣時,這種思維方式更顯成效。
被動吸收外部世界的信息確實為你提供了一個富有成效的起點,但海綿式思維卻有個最為致命的缺點:對各種紛至沓來的觀點如何取舍,它提供不了任何方法,甚至會同時被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說服而困惑。始終停留在事物表面,而無法觸及更深層次的本質。
另一些有想法的人一定不甘于此,他們愿意自己掌握主動權,選擇該相信什么,拋棄什么。而要做出決定和取舍,就得帶著態度,帶著問題去面對所有事物。這種思維方式需要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進來,權威在向他們闡述觀點的同時,他們則隨時準備與之辯駁。這種思維方式成為淘金式思維。采用淘金式思維的人喜歡不斷的提問并思考問題的答案,常常質疑權威為何要提出各種各樣的觀點。
海綿式思維的現實危害
雖然在自己看不清看不透的時候,篤信權威是一種成本最低的方法,但如果長期依賴于海綿式思維做伸手黨,那將會讓你的自主思考能力退化,淹沒在眾多看似都有理的結論的汪洋大海之中,而對于那些相互矛盾的結論,則只會片面的認為最近接受到的結論是更正確的。多么荒唐,要是人生活成了這個混沌的樣子,還有什么比這個更絕望的呢?然而,我們身邊卻有不少這樣的人,活的如此不堪卻不自知。
我在公司是個小小的部門主管,之前還是面試過不少人,其中一個妹子讓我印象深刻。她從一畢業就進入一家外包公司,一干就是三年,忠誠度很好;她也是上司的好下屬,凡事吩咐的事情都能很好完成,有執行力;對公司業務熟悉,只要涉及本職工作的事情,她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是,她卻有一個致命的扣分項,因為過于依賴主管的安排,而未想過主管為什么如此安排,所以她對自己公司之外的行業認知幾乎為零;因為從沒想過她的崗位與上下游部門的業務關系為何而存在,所以她甚至連自己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什么都不清楚。我能想象她平日里的工作或許就是對自己熟悉的一切勤奮的做著低水平的重復。她深深的受困于她被動的思維模式而不自知,自然也不會知道她自己面試處處碰壁的真正原因。也許她會是一個很聽話的執行者,可我需要的,是一個有思考能力能獨當一面的人。
海綿式思維確實能帶來海量的知識和觀點,但同時會讓人沉湎于海量知識帶來的自滿中,不再進步,不再思考,甚至變得麻木。而淘金式思維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通過在接受觀點的過程中,提醒自己注意對方推理和論述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問自己一系列問題,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找出隱匿在眾多觀點之中的那塊閃閃發亮的金子——事物最本質的一面。
小結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其實兩種思維方式用以互補,效果更佳。 海綿式思維強調單純的知識獲取結果,淘金式思維則看中獲取知識的過程中與知識展開積極互動。想要在知識的泥沙中淘出金子,則需要有足夠的泥沙才行。
最后借花獻佛,引用《學會提問》一書中的四個淘金式思維的問題清單獻給各位,希望你在海綿式淘金的路上,淘出你自己的一座金山。
1.為什么別人要我相信他的觀點;
2.別人的觀點哪些可能有問題;
3.對別人的話有沒有進行客觀評價;
4.在此主題上,我有沒有在別人合理觀點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