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學習,很多人常說,我工作忙,實在沒有時間;我要上班,還要照顧孩子,哪有時間學習?……
說實話,“忙”除了是冠冕堂皇的借口,還有一個原因是,你沒有找到學習的“套路”。
9月19日,在得到的周例會上,羅輯思維“三劍客”——羅胖、脫不花、快刀青衣,給大家分享了各自的學習“秘笈”,重點還有個前提,就是“高強度工作”下如何學習。說實話,不說100%吧,估計也是99%的人都不會比這3人忙。所以,別給自己找借口沒時間了,一起看看高手的學習套路吧。
快刀青衣:不要忽視“工具”的力量
快刀青衣是羅輯思維團隊的扛把子“技術男”,他說,學習要目的明確,他自己的時間通常切得很碎,所有的事情都盡可能地分解到這些“碎”時間中高效處理解決,比如,開會通常限定在15分鐘,能站著開會的絕不坐著開,能5分鐘說完的搞定的絕不拖延。在他看來,“善用工具”既是他高效工作,也是他高效學習的重要法寶,為此,他特別推薦了4個他最常用的好用工具。
第一是“印象筆記”。快刀青衣是印象筆記的資深用戶,至今已經有了8000多條筆記。他每天都會收集各類信息同步到筆記中,包括開會記錄筆記拍成照片保存,看到有好的產品就會及時截圖保存,這些都能順手放到印象筆記中。此外,他每周會抽出1-2個小時對這些收集到信息進行一次性集中處理,有些可能看一次就刪了,有些則及時歸檔,重要是“打標簽”。
說到這個,快刀青衣分享了一個他的小技巧:他每3周會做一個21天習慣表格,寫下每天必做的5-6件事,確保每天都會做。
第二個工具是“XMID”思維導圖工具,快刀青衣日常看書、看慕課類的內容、會議記錄,都會使用思維導圖。說到思維導圖制作,他對于很多花哨的思維導圖不感冒,在他看來,思維導圖的作用更多是自己看、是自己整理思路用的,而不是如何形式更新穎更漂亮。這個工具做思維導圖他感覺很方便快捷,因為可以直接存在印象筆記。另外,他提到這個工具的付費版有個好功能——頭腦風暴,可以儲存瞬間靈感。他建議,大家還是先使用這個工具的免費版。
第三個工具是“滴答清單”,快刀青衣說他用過了很多清單類工具,這個是他常用的,因為這個工具有“四象限”日歷,他日常會根據“重要不緊急”、“重要且緊急”、“不重要緊急”和“不重要也不緊急”這4個方面用不同的顏色分類標識。
第四個工具是“Ulysses”,這個是文檔類工作。快刀青衣說,在他們團隊內部,是避免用WORD制作文檔的,因為打開速度太慢,平均打開一個文檔至少要用5秒,而且里面會有很多隱藏格式,復制到其他文檔工具會出現問題。快刀說,萬維鋼的專欄,他基本每篇都用此工具制作的“微筆記”。
脫不花:最高效的學習是與人交談
脫不花說,與羅胖和快刀這2位“宅男”比,她更愛交朋友。所以,在她看來,最高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與人交談,這個對她收獲最大。但是,正如羅胖說的,愿意與人交往,而且還能在與人交往中學習并精進,這也需要大本事的。也就是說,如何通過與別人溝通交談收獲你想要的干貨呢?脫不花是這樣做的,看下面:
1,第一印象階段,要有意識地從這個人身上獲取更多信息。
與人第一次接觸,如果光是互相交換名片,脫不花說,這樣做,等于根本沒有認識,留了對方名片,你一定要加上對方微信才行。
如果是在可以更多接觸交流的場合,你要盡可能表現出對對方有好奇心,準備1-2個問題,爭取從這個人身上獲得更多的信息。比如說,這個人是律師,你可以主動向他請教一個行業問題,一般來說,涉及到自己專業的,又不是特別討厭的人請教,一般人都會侃侃而談的,這樣,你就能在這個人身上獲得更多信息,從而加深對此人的印象。
2,要及時與對方取得聯系,進一步鏈接彼此。
脫不花講了一個她自己的事情:她在一次活動上認識了一位技術牛人,彼此加了微信,但沒有太多深入交談,因為脫不花在得到APP上有些技術困惑,這次活動后,她主動給對方發了一條微信,大意是:在***場合,你講的***讓我收獲很大,但在***方面沒有聽太懂,不知您是否有時間,想拜訪您當面請教?
對方很快答應了脫不花,邀請她到單位詳細溝通。回來后,她感覺還是沒過癮,就又與對方聯系,要求“進一步學習”:因為不專業,所以不能問出專業的問題,能否帶她的技術團隊過去看一下?結果,對方帶著他的核心團隊接待了脫不花和她的團隊,而且直接讓他們看公司最核心的技術后臺。脫不花說,對方如此坦誠的接待既讓她感到意外和感動,更讓她和團隊收獲了很多干貨,并解決了長久以來一直困擾他們的技術難題。
3,學到的東西,要及時輸出。
在工作中遇到問題后,先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學習后要及時應用到工作中,要保持強烈的分享意識,通過分享固化認知。
羅振宇:3個學習場景要分辨
第一,論事
知識學習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抓概念。任何領域,基本上只要抓住10個概念就差不多了,圍繞這些核心概念不斷去看書、查資料、向人請教,這個領域你就掌握的差不多。
第二,識人
判斷人千萬不能用概念,一定要看具體的事。羅胖以與雙胞胎女兒相處為例,他說,無論是調解孩子們的情緒,還是培養她們的某一方面能力,他都會針對這些場景,一點點搜集有用的方法,并在日常加以使用,積累有用或有效果的,不斷形成自己與孩子相處的有效方法。
第三,具身認知
在羅胖看來,我們的認知并非完全是由大腦控制的,事實是,身體狀態也會嚴重影響認知。比如,我們與人交談時,要盡可能多喝熱水,因為這樣,交談的氛圍會溫暖些,如果喝得是冰水,氣氛真得會冷下來。
具體做的事,還要自己做,讓自己身體保持在學習的狀態。比如,有些得到用戶,會給自己規定某個時間或以某種方式去打開得到。我們的生命確實需要一點學習的儀式感。
學習陌生知識,用概念工具。用概念談論事情。
知人,千萬不能用概念,要用細碎小技巧積累起,一點點搜集。判斷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是看他談論人是不是經常用概念,不能用概念判斷人。還要看這個人對自己是不是自律。學習不是靠好奇心、恒心,而是靠紀律來維持。一個對自己有紀律的人,差也差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