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電梯間碰到了單位政治處(機關單位的政治處相當于人事處)處長,她突然對我說,趕快把年休假休了出去玩吧!我說,去哪里玩?她說,出國啊!我說,最多我不被提拔成副處,還是可以申請出去的。她說,以后可能所有公務員不論級別,一律不能因私出國;退休之后也不能出國。
在我們這個地區,現行的規定是:副處級以上干部原則上不讓出國。所謂原則,其實是鐵律,沒有領導愿意為你冒一丁點風險給你簽批。我現在還只是小小的正科,距離副處僅一步之遙,所以政治處處長如斯對我說。
原本以為自己只是呆在單位這個幾百平方米的牢籠里,現在突然發現,被關在一個更大的牢籠,一個960萬平方公里的牢籠里。
只是因為,我是一名公務員。
95年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接受家里的安排,稀里糊涂的進入了市直機關工作。正巧在那一年,馮小剛執導的電視劇《一地雞毛》在電視臺播出,劇中的場景和我呆著的單位竟如此相像,陳舊、昏暗、壓抑,天花板上慢慢轉動的吊扇讓日光燈投射在地板上的光忽明忽暗,仿似電視中的慢鏡頭;坐在辦公桌前的同事總是沒有什么表情,隔著一個辦公桌,也隔著一堵墻。
陳道明飾演的機關工作人員小林在這樣的環境被熏染了,心靈軌跡慢慢發生改變,我以為我和小林不同,還保留著那顆初心。直到幾年后的某一天,我通過了一家我很喜歡的公司的筆試,坐在面試官面前的時候,他這樣對我說:我們無法錄用你,因為你說話的語氣已經有了官味。
所以,我出不去了。除非我自己創業,否則我永遠無法掙脫這個牢籠。
你可以說我活該,這兩個字我還真認了。你還可以扔臭雞蛋或者爛番茄,我嘴角掛著蛋清混合著茄汁也要跟你吐槽幾句。
前幾天有個年輕的朋友和我聊天,他說他想考公務員,問我怎么樣?我就對他說了一句話:我們單位的同事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公務員這個職業。
報考公務員,你圖的是什么?
國慶前本地的一則新聞,同樣用招考的方式聘請了三名學歷均為碩士工作人員,年薪16萬,是同地區公務員的2至3倍。你可以輕易的推算出普通公務員的收入水平。較特殊的人才16萬,你是這樣的人才嗎?何況,16萬又有多高呢,要知道,即便是那三位公務員以后漲工資的幅度也會很有限,也就是說,基本到頂了。
貪腐?別逗了。姑且不說大部分公務員是沒有辦法利用權力進行尋租的,單是其間的風險,你考慮過嗎?再說了,你考公務員的初衷就是為了貪,不免太夸張了些吧。獎金?福利?以中秋節為例,你如果知道了哪個公務員的單位發了月餅,去舉報吧,保你一舉一個準,結果鐵定是那單位的領導下課。
兩個月前,規范津補貼,我每個月的工資都扣了500元。寫在這里我是想告訴你,我是真在意這幾百元的。公務員不過是一份謀生的工作,一份工薪階層的工作而已。
鐵飯碗?穩定?這也是過去式了。原來醫療基本是免費的,單位的很多人還能拿著病歷去開各種免費的藥,不大不小的病經常幾乎免費住院,但很早入了醫保;去年十月開始,又入了社保,你還真別以為公務員社保后的退休金能有多高。公務員還有什么鐵飯碗可言?哪里交不是交?
國慶前機關內通報了一件事情:某區的一位干部休息時打麻將被革除公職。
這些委實是社會的進步。但是,你還認為這份工作穩定嗎?什么都是相對的,僅此而已。
或者你有遠大的政治理想,而時間會磨平這一切,就像上文說的一地雞毛里的小林一樣。在一個省會級城市,一般公務員能夠晉升到處級(相當于縣長級別)已經非常不錯了。事實上,很多公務員退休時不過是個科級干部而已。這說的還是市級機關,如果你是區級的,就更難了。除非你有過人的本領,這些本領或許還包括人際關系。
但你有過人的本領,何必非要呆在機關循規蹈矩,讓你的才華不能鋒芒畢露?
我是沒有什么才華的人,所以我無所謂是否能被提拔,也覺得那份工資對得起我的勞動,并沒有什么好抱怨的。但我越來越難以忍受的是機關里無能、虛偽和冷漠。
無能并不意味著公務員沒有能力,相反,他們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但他們更懂得趨吉避兇,明哲保身。公務員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做的事情尤其是實事越多,犯錯的機率也就越大;而不犯錯的多做,并沒有什么獎勵。于是,不少人會回避承擔更多的事務性工作和承擔責任,這樣提拔起來的一批干部便有了一種共性:沒有擔當。
沒有擔當是無能的表現。大家耳聞樂見的“此事已上報有關部門處理”、“再開會研究一下”均是如此。在這樣的領導下做事,往往做出了成績是他的,出了問題一定是你的責任。唯一勇敢的時刻是在關系到自身晉升的時候,他們會站在大家面前說:我選我!
我曾經看到一個正處級干部在開會時閉著眼睛搖頭晃腦,不發一語,后來問旁人,原來他在養生。真不知道這樣的人是怎樣提拔起來的。所以,你為公務員晉升所做的職業規劃的時候,是不是應該換一種思路呢?
虛偽在這個世界無處不在,我只能說說機關里的事兒,或許別的地方更嚴重呢,但我不知道,因為我沒呆過。
剛來機關那個時候,感覺那些個前輩很關心年輕人,我也忍不住跟他們說說心里話,可能說了誰的不是。后來的結果是,領導把我叫過去,和他我進行了一次深刻的談話。在這個小報告漫天飛舞的地方,我能做的就是少說話,卻不能不說話,譬如國慶之后第一天上班我會說,呀,過了七天,您更苗條了呢。
一般在年底的時候,會有總結性的會議,還能給領導個人或工作提建議。領導拿著筆和筆記本一幅虛懷若谷的樣子,但我勸你你還是別太天真了,頂多說說辦公室的燈光有些暗能不能換個功率大點的燈泡就好了。
因為無能的領導不可能大氣。這里有一條經驗你可言要記住了,機關里的部門領導沒有權力提拔你,但是他絕對有能力阻擾你的晉升之路。
機關的冷漠分兩種。一種是固有的。除了剛進來的大學生,這里的人們大都不會談論社會上關注的熱點問題,譬如哪里地震,大家會淡淡說,哦。然后,直覺反應是什么時候開始捐錢,會捐多少。
另一種是新規定的。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年輕人結婚了,他不能請我,我也不能去,這違反了紀律;退休的老同事去世了,不,不能去吊唁,這也違反了紀律;同事自費聚餐,沒有跑官要官的意思,也可能有搞小團伙的嫌疑。
所以我說,這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隔著一張辦公桌,好比隔了一堵墻。
并不是所有人跟我一樣。在墻的另一邊,也有人過得很開心。這些開心的人是適合當公務員的人。下面幾種人會比較開心的做這樣的工作:
一種是對金錢和事業都沒有太大野望的人。只要不犯錯誤,絕不會有拖欠工資的情況發生,這里數十年如一日會很守時的給你發工資滿足你家庭生活的必需。
一種是喜歡安逸的人。但要注意了,越靠近領導層和越接近基層的公務員往往是很忙的,不排除時常加班的可能。
最合適的是女人。打拼的事情交給男人去做吧,公務員這行當真和打拼無關。你就安安靜靜呆在機關里,按時上下班就好。
本想著應該會有很多種開心的公務員,但我本身不開心,所以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開心,也因此無法繼續總結下去。
我是公務員,一名已經工齡整20年的公務員。在這個職位上我想不起任何讓我有一點點自豪事情,也想不起任何一點點讓我有成就感的事情,這還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更可怕的是,我還能預料到十幾或二十年后退休時,依然會是這樣的感覺。
沒有想到的是,這段文字和哈弗大學最年輕的華人正教授尹希接受采訪說的話如此相似,他說:“如果我現在就知道我5年后會做什么,那接下來的5年會很無趣。生活的動力在于探索未知。”
我是公務員,一名已過不惑普通的公務員,但我腦海中總想起那位中學女教師的十個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在積蓄勇氣和力量。
你還要當公務員嗎?
并以此文自省,慶幸的是還保留著一點初心,遂把此文收入自己的《只若初見》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