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時候,我似乎得了焦慮癥,當時太年輕,不敢跟家里人說,覺得好丟臉,只是覺得自己會突然會害怕什么,擔心什么。那時候,我以為高三的學習任務讓我不能適應,只要離開高三就好了,而且直面我的恐懼和焦慮,我還做不來。就這樣,我在焦慮中度過了高三。但是事情并不如我所料,大學的我開始變得極度敏感,易怒,煩躁,再加上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我變得更加缺乏安全感,那時我想我要趕緊穩定下來,先交個朋友,一起吃飯,一起上課,一起玩耍。顯然,我太著急,太熱情,太要占有,太怕失去,搞得對方離我越來越遠,弄得我幾度崩潰。那時我想:到了大三大四我一定不會在乎這些人際問題或者要是沒有誰誰誰我一定過得比現在好??窗?!我從一開始就一直回避我的根本問題,一直在考慮這些外因,認為是這些外因讓我不能改變,不能做自己,從而不斷地逃避自身問題。結果是我變得越來越膽小,越來越自卑,越來越害怕被人討厭。直到大四沒有課,回到家,我沒有想象中的快樂平靜,而是怕出去見人,怕進入社會,整日瞎想一年以后,弄得我焦慮不堪,我才意識到這些年我的焦慮,擔心根本與時間與特定的人無關,他們只是我為了逃避改變自己而找的替罪羊,現在只剩下我,再也不能逃避。我要做的就是直面困難,直面自己親手造就的越來越嚴重的焦慮癥。
? ? ? 而看了這么多書,最能在我下意識煩躁準備抱怨的時候敲醒我的就是:現在的困難不解決,別妄想以后就能好。(大意是這樣)是的,連眼前的問題都不能安安靜靜,有條不紊的解決,未來怎么好?怎么會如你所愿?一出現問題就逃避,抱怨,甚至把問題的出現“嫁禍”給他人,結果只會讓這個問題會越積越大,大到你有可能真的招架不住,因為這個問題是你的就是你的,始終都會由你來解決,為什么不及時止損呢?
? ? ?現在想想,如果我高三的時候能直面自己的情緒,告訴父母,得到愛護,也許我不會帶著不安單槍匹馬的進入大學,我的大學生活也許就不會變成每天醒來就無端的陷入被人討厭的恐慌中,也許...當讓,這些只能成為幻想,其中摻雜了太多后悔的成分,而這一切的起點就在于如果當時能直面困難,而不是放縱和逃避。
? ? ? 也許我的例子太過極端,但是請你一定要端正面對困難時候的態度,不管你是正在面臨困難還是即將面對困難,都勿必停下逃跑的腳步,直面他,解決他,你才能柳暗花明。困難來就來了,及時止損,及時解決,不要拖,不要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