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中庸》
譯:只有天下人做到了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發揮自己天賦的本性。只要充分發揮天賦的本性,就能發揮人全部的天性。能發揮人全部的天性,就能充分發揮萬物的天性。能發揮萬物的天性,那么就可以參贊天地的生化萬物。能幫助天地生化要物,那就可以與天地并列為三了。
這里的核心精神是“誠”。在《中庸》看來,只有達到誠的最高境界,才能使自己的天生善良本性發揮出來,進一步感化別人,使別人的本性也能發揮出來;所有人的善良本性都得到充分發揮,天下萬物的本性也就能充分發揮,這樣,就必然可以推動天下萬物的發育、生長。達到這樣,人的道德修養也就達到了至善至仁的境界,人也就可以與天地一樣永恒。
毫無疑問,“誠”十分重要。將誠引入普通社會生活,就要求人們忠誠,實在,誠實不欺,這是很積極的。我們知道,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各種利益關系,社會中各階層,階層之間的競爭,各家庭,各個人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十分復雜,也就出現許多不誠實的現象。
所以,思想家就想通過提倡“誠實”等道德規范,約束人們的一些行為,為老百姓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這就是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