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份,武志紅的心理學課終于在得到上線,專欄上線的第一天,我迫不及待訂了。
在此之前,知道他是廣州日報心理欄目的作者,很受讀者們喜愛,擁有非常多的粉絲,到現在在全國多處地方都有自己的工作室,為千千萬萬迷茫的朋友提供心理咨詢服務。
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悟到心理學對人的一生太重要了,我想要系統的學習。明知道羅胖是個臭奸商,專欄還沒上線就一直在吹風,他那一句,誰規定碎片化時間就不能系統學習一門學科?真是猛地扎到了我心里,他不是我的權威,可當時竟有種錯覺,覺得超有力量的。也許是我一直想學習心理學知識但又不知從何下手,一下看到了希望。
覺知自己才能更好覺知他人。到今天,在專欄的第八周,是關于“自我”主題的最后一周,而這一周的主題是“成為你自己”,最為出彩。正如欄目的Slogan——“擁有一個你說了算的人生”,僅僅兩個月時間,我已覺知到現在的自己與之前的我大不相同,沒有什么比喚醒內在的自己讓生命力源源不斷地涌出,變得越發飽滿來得爽。明白一個人絕大多數時候都會高估自己是因為自戀,因為每個生命都想證明自己是優秀的,獨一無二的。理解了,懂得這是人性的一部分,自然很多時候就會釋懷,并開始真正學會包容身邊發生的一切。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說,覺知既是開始,也是結束,可以說,覺知就是一切。現在,我知道了,該怎么去拓寬自己一點點的進步。
去追逐的同時,別忘滋養本我。借武老師從他的一位朋友那里聽來的一段話:人生由幾百、幾千乃至幾萬個大大小小的選擇構成,等你老了,回顧一生的時候,你發現最虧待的,恰恰是你自己,那你這一生,就白活了。植物種子的發育,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養料,而精神胚胎的發育,需要的養料是“感覺”。給感覺下定義的有很多,而克里希那穆提的最為生動,感覺,就是“我”與其他事物建立關系那一剎那的產物。形象、鮮活,強調了自身的感覺才最為美妙。這周的兩個關于感覺的故事讓所有人都記住了,一個是作家高銘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一書中講的故事“蘋果的味道”,另一個是武老師的來訪者,叫做《高二男生的完美七天》,七天中完全不用頭腦思考,一切聽從內心感覺,體驗了一把“天堂的感覺”。別人的感覺體驗別人自會料理妥當,千萬不能為了迎合他人感受而忘了最該滋養的是本我。父母也好,其他人也罷,任何人想要強加自己的意志在你身上,要試圖破壞本屬于你的那一份感覺,你必須立馬覺知,若感覺被否定,相當于剛提到的,滋養一個人精神胚胎發育的養料被破壞了。
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哲人,被譽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類導師”,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主張真理純屬個人了悟,他反對構建任何組織去宣揚真理,反對崇拜,認為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
徹底聽從自己感覺時,內心歡呼雀躍,所有感覺是流動的感官是打開的,被帶到了一個安全可靠的港灣,在那里最初“我”的本能噴涌而出。正如專欄里一直倡許的,世界準備好接納我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感謝心理學,當這份覺知發生的時候,改變就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