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甚囂塵上的微信付費訂閱功能已經得到騰訊高層承認,并于去年進行過小范圍的內測,但該功能的走的通嗎?
微信公眾號目前經統計,數量已經高達1200萬了,目前公眾號或靠優質的內容以及作者的經驗來獲取關注,或靠跟熱點/跟風來維持一定的關注度。
在我看來前者是最有可能在這次改進中受益的,可是這與之前的內容打賞功能的區別究竟在哪里,更多是為了體現內容付費這一理念么?再者,根據國內目前的狀況來看,晉江起點等小說網站似乎為這種內容付費的情景已經預先試了水,讀者付費的情況還是存在,但也很難避免vip偷加密內容發布在其他網站上的情況;另外,讀者付費主要是為了優質內容,并且要求該內容相當大程度上的新意,意思就是說,讀者在其余地方以及之前的種種文章中都是找不到該內容的,這個對于目前的公眾平臺而言更是一種挑戰。
至于后者,類似咪蒙等的平臺,多是靠著軟文來獲取收益,一點博噱頭的文字加上文末的廣告似乎已經足夠這樣的平臺獲取收益了,付費訂閱功能似乎對這類的讀者和作者斌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再者,我認為 第一類的內容付費,業內也有很多App都在做嘗試,例如在行,分答以及知乎。
至于很多地方出現關于這個功能的宣傳的原因:
1. 微信公關的宣傳;
2. 微信希望這個功能帶來一定的收入(可能是次要的目的);
3. 通過這種方式倒逼作者產生更優質的內容,跟出版行業開始掛鉤;(這也可能推動 公眾平臺走出困境)
但我尊重知識,正如音樂行業的收費形態已經逐漸成型一樣,為知識付費該是社會的一種趨勢,但我覺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