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上不內耗
成年人的世界里,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疏不散的壞情緒,都會變成無止境的精神內耗。
知乎上有個熱門的提問:
“我明明非常努力,每一件事都全力以赴,為什么身體和心理都筋疲力盡,仍然一事無成?”
這就是心理學上“內耗型人格”。
這種類型的人總是把很多精力花在“攻擊自己”身上,長期的情緒內耗會讓人在成功之前已經心力交瘁。
看過一個意大利短片《星期六》,獨居男子在一個周末的早晨盤算一天的工作。
臟衣服要洗,洗碗池里還有昨天的碗,賬單要支付,衛生要打掃,還要記得給媽媽打電話。
男子在腦袋里盤算很久,試圖找到最有效率的做事方法。
然而遺憾的是,等到日暮黃昏了,臟衣服還在籃子里,賬單沒有結算,給媽媽的電話也沒有打。
雖然他一天什么都沒有做,還是感覺身心疲憊,像是忙了一整天。
其實,真正讓人疲憊的并不是體力上的辛苦,而是情緒上的內耗。
這何嘗不像生活中的我們,陷入過情緒的內耗而不自知:
別人隨口說的一句話,我們會敏感地很多內心戲,揣摩它的含義;
無意中看到朋友圈同事聚餐,就會懷疑自己的人際關系處理能力;
工作中犯了小錯誤被領導批評了,事后總不斷回想是不是領導故意找自己麻煩。
一件事情沒做好,就覺得自己很失敗,經常陷入拖延-自責-焦慮的怪圈。
《情緒的奧秘》中這樣寫:
“沒有一種東西,比情緒內耗更能毀掉一個人。
長期的內耗,會摧毀行動力和所有的熱情,讓你覺得越來越不快樂。
一個內核強大的人,絕對不會把所有人請進自己的生活。
他們情緒穩定,遇事不會陷入崩潰,也懂得拒絕那些自己的人、物、事。
如此才能屏蔽情緒垃圾,給自己的心靈減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