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個關于經典的調侃,不能不同意:
經典就是人人都聽說過書名,但是大部分人從來沒有翻開看過的那些書。
比如《百年孤獨》《懺悔錄》,再比如《老人與海》
這個書的名字相比前面的兩本書,更直白,只看書名就知道了主人公和背景。
但是書,只有讀完了才能有資格說起:感受。
因為是讀英語原著,真的很難,讀起來Ellen很難受。
讀《簡愛》Jane Eyre的時候,好像不到2周就讀完了,一口氣讀完很暢快,但是這本書好像讀了3個月左右,一開始很多不認識的單詞,都是漁具,沒有特別好看的人物沖突,沒有特別多的人物對話,相比愛情故事,真的顯得非常“boring”,單詞看不懂,句子不完全懂,故事“不精彩”,能推動Ellen繼續閱讀的完全是——責任感。
說起來來很奇怪,讀書對誰有責任感呢?
確實也說不出,沒有領導,沒有老師給我布置這個讀書任務,自己給自己的task,就是對自己負責吧,自發起的“英語朗讀 快樂打卡”,自己每天起床就拿著紙質書讀一點,也許是一句話,也許是一段,就是這樣,自己給了自己這個責任和習慣,因此憑借這整個自己構建出來的意義,一點點推進,其實看完了半本書也不覺得有意思,但有的時候,那些奇妙的事情總會在不經意間發生,堅持也許沒有意義,但是持續閱讀確實會產生化學反應。
這部Ellen一點兒也不喜歡的名著,還是英語原著,就在老人已經成功地捕獲了大魚后,引起了我的注意。
Ellen開始思考:
老人出海的目的不就是打一條大魚,揚眉吐氣,證明自己嗎,也讓小男孩可以為自己自豪,不再是一個倒霉蛋,但是我錯了。
遇見大魚是老人的運氣,能耐得住寂寞孤獨和痛苦的折磨,最終戰勝同樣值得尊敬的大魚是能力。
但是真正讓我們對老人肅然起敬的事,故事沒有結束,才是開始——
被綁在小船上的大魚在流血,它的血吸引了鯊魚過來,不是一只鯊魚,是一只又一只的鯊魚。
好運帶來的厄運,是要付出代價的。
其實老人可以選擇放棄大魚啊,才結束和大魚的搏斗,又不斷與鯊魚進行搏命,這是何苦呢?
Luckis a thing that comes in many forms and who can recognize her? I would takesome though in any form and pay what they asked. (P 117)
老人勝利了,但是大魚也已經被鯊魚們吃了一個精光,待到他返回家的時候,小船載回來的是——一個巨大的魚骨頭。
心中五味雜陳,老人終于回來了,他帶著他的榮譽,他的驕傲,他的能力,他的固執,他的執著,他作為不與人的自尊。
小男孩淚流滿面。
老人的選擇與堅持,老人看起來“一無所有”,“一無所獲“,但是老人值得我們尊敬,而他因為運氣獲得大魚,得而失,從獵殺大魚到保護大魚,他面對整個海洋,面對大魚一直有敬畏。
?而對于“運氣“和”選擇“的理解深度和深刻程度,這兩年的經歷也感同身受,閱讀就是在文學作品里與自己的生命進行互動,對話,鏈接,閱讀經典是一場精神洗禮。
?好的文學作品,是值得品味,會流進人的內心。
整書閱讀,整書教育對每個生命都很重要,值得提倡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