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區域提升鄉村小學數學職初教師專業能力的研究》這項成果。這份成果的背后,凝聚著我和課題組老師們的心血,也承載著我們對鄉村數學教育的深切期望。
先和大家講講這項研究聚焦的幾個關鍵概念。這里說的區域,就是咱們南京市雨花臺區;鄉村主要涉及城郊涉農街道,像板橋、西善橋、鐵心橋這些地方,還有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區。而職初教師,指的是那些拿到教師資格證,教齡在1 - 5年的新老師。我們關注的專業能力,涵蓋教學設計、課堂實施、教學評價以及教學反思等多方面,這些可都是老師們教學素養的重要體現。
這項研究的目標很清晰,我們把目光鎖定在教材解讀、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和教學反思這四大能力上,一心想為1 - 5年教齡的鄉村數學教師打造一套專業發展模型,總結出能在整個區域推廣的培養策略,帶動更多老師成長。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做了不少扎實的工作。首先是搭建能力要素體系,從專業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評價反饋這四個維度入手,讓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有了更系統的框架。
在專項能力提升策略上,我們也下足了功夫。比如教材解讀,通過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圖譜,深入挖掘教材的核心價值,還鼓勵創新習題的使用方式。課堂教學建立了“概念 - 規律 - 原理”三維講解模型,開發分層提問和即時反饋策略,讓課堂更有活力。作業設計推行“基礎鞏固 + 實踐應用 + 思維拓展”三級作業體系,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教學反思方面,創設了二次備課、教學日志、問題清單等實用的反思工具包,幫助老師們不斷改進教學。
在區域培養模式上,我們也進行了創新。采用四階段培養路徑,從觀課開始,讓新老師先模仿設計;再到仿課,規范教學實施;接著是引扶階段,接受專家指導;最后是創課,實現自主創新。還有一課三磨機制,從個人初備,到教研組打磨,再到專家終審,一步步優化教學設計。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十分顯著。就拿教材解讀能力培養來說,通過“課標 - 教材 - 學情”三維分析,幫不少老師糾正了輕視教材、機械照搬的問題。還開發了教材解讀評價量表,建立了典型課例資源庫,為老師們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課堂教學能力提升方面,構建了“講解 - 組織 - 提問 - 反饋”四維能力模型,開展微格教學訓練,錄制了120節典型教學視頻,形成3套課堂觀察診斷工具,這些都大大提高了老師們的課堂教學水平。
作業設計優化后,建立了分層作業設計模板,開發實踐性作業案例集。試點校的數據很能說明問題,學生作業完成率提升了15%,思維拓展題正確率提高了22%,這證明我們的作業設計更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了。教學反思推行“日記錄 - 周復盤 - 月總結”制度后,收集到80篇優秀反思案例,數學職初教師反思性寫作頻次從月均1.2篇提升到3.5篇,老師們越來越重視教學反思,教學水平也在不斷進步。
在岱山實驗小學等基地校實施“四階段 + 三磨課”模式后,新教師教學達標率從63%飆升到89%,優質課獲獎人數同比增加40%,效果非常明顯。
從創新價值來看,我們構建了城郊型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模型,開發了“診斷 - 訓練 - 評價”一體化培養工具包,還形成了可復制的區域教研協同機制,這些成果對于鄉村教師的培養有著重要的意義。
具體到研究成果,我們構建了詳細的專業能力要素體系,明確了每個能力的具體指標。專項能力培養策略也很豐富,教材解讀有三階策略,課堂教學有“三磨四維”模式,教學反思有實用的工具包。通過基地校驗證,新教師教學達標周期縮短了42%,課堂有效互動時長增加18分鐘,分層作業適配準確率提升至86%,教學反思成果轉化率提高37%,這些數據直觀地展示了我們的研究成效。
教學反思能力培養構建了“個人 - 同伴 - 專家”三維機制,教師反思行為頻次提升2.6倍,典型反思案例庫積累127例。“四階段”培養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個階段都有明顯的提升,從觀課階段人均觀課48節,到放手階段獨立執教優質課達標率提升41%,見證了新教師的成長。
從實踐成效來看,教師發展成果顯著。有33節區級公開課,優質率達到82%,還有1節市級公開課。競賽獲獎106人次,其中有3人成為教壇新秀。科研成果也很突出,發表論文17篇,其中4篇發表在核心期刊,獲獎論文68篇。研究團隊也在成長,主持人發表6篇專題論文,還形成了3部實踐手冊,這些都是我們努力的見證。
不過,我們也清楚研究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理論深化方向,專業能力影響因素模型要從3維度擴展到5維度,鄉村教師評價體系也需要繼續完善。實踐中,培養周期想從18個月壓縮到12個月,還要建設區域研修平臺,為老師們提供更好的支持。未來持續研究的重點,包括專業能力與教學效能關聯模型、“雙減”政策下的作業設計迭代,以及智能技術如何賦能鄉村教師發展路徑,這些都是我們接下來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鄉村數學教育是一片充滿希望的田野,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希望我們能以這項研究為新的起點,不斷探索創新,為鄉村數學教育培養更多優秀的教師,讓鄉村的孩子們能享受到更優質的數學教育。讓我們攜手共進,點亮鄉村數學教育之光!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