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在洱海的攝影作品書App
木木在洱海的攝影作品書App
每個人都有另外一個自己。
因為心里有太多無緣由的戒備,我其實是一個極難接納別人的人,一旦接納,又難免重情。
所以,生命中那些來來去去的,到底有幾個是真正的朋友,我從不仔細(xì)分辨,我怕自己看到真相會難過。
而你們看到或者認(rèn)為的,顯然不是如此。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原本覺得一輩子也用不著澄清,這不是別人會感興趣的問題,而我又不屑說。
直到今天我又看到木木寫的文章中提到我。
多么意外的流了幾滴淚。
一晃幾年過去,本來萍水相逢卻意外相互親愛,到最后又形同陌路,這是個概率極低的情感事件。
如果用我的任性去解釋,只有一句話,不喜歡。
木木是個文藝什么年,因為說中年也不合適,青年也不合適。她在此之間,跟年齡沒啥關(guān)系。
我這輩子曾向往做一個文藝青年,而如今又很討厭所謂的文藝青年,因為偽的比較多。
木木本來想很純粹的做文青,可她不夠虔誠,因為她多次強(qiáng)調(diào)自己沒有信仰,我不相信一個沒有信仰的人能做真正的文青。
信仰未必指宗教,是一種對事物虔誠的心態(tài),而她沒有意識到這個。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總之,木木和我之間的漸行漸遠(yuǎn)是不同價值觀的自動剝離。
我們在一起相處的時間并不多,一場彩云之南的旅行而已,那段日子里,木木待我像妹妹,也有可能是這樣原因,我很任性,有幾件小事,如果隨便換兩個稍微正常點虛偽點的成年人就完全不會有問題。
然而是我們倆就不行,雖然價值觀不同,但驕傲和偽文青的個性極相似。
她偽是因為她骨子里不虔誠,我偽是因為我執(zhí)念太多。
一場相遇就這樣來去匆匆,這些年過去本該釋然,但我也說不清我還在介意什么,心里莫名其妙冒出這句話,不會輕易原諒,但會經(jīng)常想起。
木木和我,沒有誰需要被誰原諒。
是生命中注定要相遇的業(yè)或緣。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