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姑娘被男生甩了。
她特別努力地減肥、提升自己,后來變得很美,嫁了個很棒、很愛自己的人。
她心里一直想著有一天會那個人相見,讓他后悔不已。
后來真的從老同學嘴里聽見那個人的消息:
公司垮了,老婆和他離了婚,房子也抵押了出去。
曾經有多咬牙切齒,現在也恨不起來了。
其實對方后不后悔已經不重要了,被愛或不愛,都不是我們所能選擇的。
但在未來的日子里好好活,卻是我們可以把握的。
真正的放下就是和過去的自己和解,不怨不恨,心懷感恩。
希望有一天,我們都可以說出那句話:“我變的更好,是因為你,但不是為了你。”
也希望有一天,我們真的能夠釋懷,坦然地向過去說再見。
讓愛情結束的體面點,也不枉彼此曾經的付出和遇見。
最難過的瞬間,可能是看到冰箱里僅剩的半瓶牛奶。
可能是窗臺隨風搖曳的忘了收的衣服,可能是一封信,或者兩張電影票。
人是后知后覺的生物,非要等到失去了,才能明白珍惜的意義。
夏達的《長歌行》有句臺詞:錯過,不是錯了,而是過了 。
能有以前,但可能再也沒有以后了。
其實沒必要去傷害前任,用力相愛,體面告別,才是對這段感情最大的尊重。
“年輕人覺得愛情比人生重要,慢慢活得久了,你會發現。
你想過什么樣的人生,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會變得更重要一點。”
對面走過來一個人,你撞上了那就是愛情。
對面開過來一輛車,你撞上了那就是車禍。
但是呢,車和車總是撞,人和人總是讓。
仿佛比起遇見,錯過更像我們的人生。
那天我忙到很晚回到家,剛躺到沙發上,手機響了,接起來是老友微醺的聲音。
前女友給他發來了一條微信,只有一句話:我下個月要結婚了。
在一起的時候,他帶她去過一家購物廣場。
那里的停車場很大,他們在里面繞了半小時才出來。
后來他因為工作要出國,兩人分手了。
他給她打電話說:"要是以后你能找到帶你走出那個停車場的人,就別等我了。"
她給他回:"從今天開始,我再也不去那個停車場了,我會等你的。"
可最終他們還是錯過了,朋友說他最后悔的,就是沒能讓她等到他。
我相信,大多數人說“一生”的時候,是真的愿意許之一生的。
只是后來,物是人非,分道揚鑣,空留“一生”在破滅那刻,倒是顯得有些諷刺。
比起曾經擁有,遺憾更像是我們卡在喉嚨里的酒。
如果你想和某人說些什么,就在合適的機會說出來,不然,一切都晚了。
看過一則街頭采訪視頻:
“如果可以選擇,你希望自己是男朋友的第幾任女朋友?”
最高票是第三任,大概她們心里的第三任,就是最后一任。
因為經歷過初戀的青澀無知,第二任的學習摸索,第三任時他懂愛懂珍惜。
有人說,女生成年不是18歲,而是失戀一次或者決定結婚之后;
大悲或者大喜,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所以,感情里沒有白白遇見的人。
有些人的到來讓你變得更好,他讓你越來越喜歡你自己。
有些人的離開讓你成長更快,你一下長大了好幾歲。
戀愛留給對方最珍貴的東西,不是每次節日細心準備的禮物,也不是日日夜夜為你花費的心思。
最難得的是他留在你身上的,如同河川留給地形的,那些他對你造成的改變。
肥姐和鄭少秋分開十多年后,新做的訪談節目第一個邀請的嘉賓是鄭少秋。
鏡頭前面,兩人相視而坐,有說有笑,眼看著節目就要結束。
忽然肥姐很認真地說:“我最后想問一個問題,你有沒有真正愛過我?”
這一問,感覺肥姐那一刻不是一個主持人,而是一個即使分開十多年后依然深情,執著于一個愛不愛答案的姑娘。
沒想到鄭少秋也認真地回答她,“我其實好中意你啊”。
忘記一個人太難,越是告訴自己應該放下,越是會在睡夢中見到他,哭著哭著就醒了。
可是在聽到鄭少秋的答案后,好像就能懂了:
以前的爭吵糾葛錯過遺憾,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愛過就好。
孤獨曾是一種很稀有的病,然而它現在就像感冒一樣隨時上身。
很多人都得久病一場,直到遇到那個生命中對的人,才能夠大病痊愈。
曾經有個男孩打電話表白:“我喜歡你,做我女朋友可以嗎?”
電話的那頭沒有反應,男生有些沉不住氣,又問“你在干嘛啊?”
女孩說:“我在點頭。”
遇見,也是有出場順序的。
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前半生,都是為遇到某個人的那一刻做準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