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號|愛書人的經典讀物

一直有一個想法,想和某個人保持通信的來往,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互不相識,在來往的書信里卻彼此熟悉,他可以是男生也可以是女生,只要談得來就可以。

我們談古論今,可以陽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可以分享彼此生活中的小喜悅,也可以承受對方的吐槽抱怨,我們認真書寫每一封飽含真情的書信,耐心等待遠方的鴻雁歸來,每一個日子里都有期待,重要的是,我們彼此不再孤單,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個人理解我們,懂得我們。

當然,你可能覺得我太過于理想化,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幻想,我想也是的。

現(xiàn)在的社會里,每個人都在忙著工作,忙著賺錢,忙著買房買車,沒對象的忙著找對象,有對象的被約會和開會搞得焦頭爛額,甚至一日三餐都是湊合,更不要說寫信了,就連短信都懶得回。

之前在豆瓣上看到一個小伙伴每天打卡記錄自己的生活,上班遲到啦,被老板罵啦,又加班啦,吃大餐了,事無巨細都會打卡記錄,想著這是多么無聊的一個人,可是認真看下去,發(fā)現(xiàn)她是一個生活挺飽滿的妹子。

該上班的時候上班,該加班的時候加班,該出去玩的時候出去玩,可以安靜的呆在家里看書,也可以和一群人瘋鬧玩耍。可不知道為什么,看到她每一天的記錄,覺得有點心酸,如果有人和她分享這一切,何必在這勞什子的豆瓣上泡著呢。

不知道你有時候有沒有像我一樣,想找人說話的時候,把通訊錄翻了一遍又一遍,不知道打給誰,這個有了男朋友,可能在約會,這個最近工作比較緊張,還是不打擾了,那個應該沒事吧,小心翼翼的發(fā)消息過去,等了半天也沒人回,而當她終于回應了的時候,你卻什么也不想說了,覺得好像也沒有說的必要,只是在某一時刻想要找個說說話的對象而已。

為了避免這樣情況的再出現(xiàn),我一般盡可能的讓自己忙起來,下班之后看書寫字,學習一些對工作有利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業(yè)余生活,而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在看了《查令十字街84號》之后,以文字的形式和另一個自己的交流。

《查令十字街84號》之所以享譽全球,被奉為愛書人的“圣典”不僅在于她促成了一段異國友情,還在于它拉近了人與書店的距離,這不僅是海蓮和弗蘭克的書緣,更是馬克思與科恩書店與全世界愛書人的情緣。時至今日,依然有一大批人前往查令十字街84號,如同朝圣的穆斯林一般,只為感受曾經的那份溫情。

海蓮是一位居住在美國的劇作家,因總買不到自己想買的書,轉而尋求這家英國的小書店,沒想到在求書與寄書的這個過程中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弗蘭克,以及一大批可愛的書店店員,甚至還有弗蘭克的妻子和鄰居,海蓮以她熱情灑脫,樂于助人的真性情贏得了每個人的喜愛。

海蓮的熱情似火與弗蘭克的紳士“矜持”形成鮮明的對比,通信中海蓮時常流露出她的灑脫隨性“春意漸濃,我想讀點情詩。別給我寄濟慈或雪萊!我想要那種款款深情而不是唾沫橫飛的。懷亞特還是瓊森或誰的,該寄什么給我,你自己動點兒腦筋!”對于弗蘭克以及書店有不滿也是直率的說出“我好整以暇,等著這些書來陪我過大齋節(jié),結果你連個影兒也沒寄來”,書店里的眾人對于海蓮的一致看法是“一位年輕、有教養(yǎng)且打扮時髦的人”而她自己卻說自己和“百老匯的乞丐一樣時髦”。


可惜的是,1949—1969年的20年間,海蓮從未踏上過她心愛的書店,沒能與唯一了解她的弗蘭克見上一面,這個終身未嫁的女人與這個有婦之夫之間的精神往來是在愛情之上的,雖然他們沒見過,從未說過愛,一直以來“規(guī)規(guī)矩矩”,然而他的夫人卻說“不瞞您說,我過去一直對您心存嫉妒忌,因為弗蘭克生前如此愛讀您的來信,而你們倆似乎有許多共通點。

一位英國的小說家說“人口研究報告可以印出各種統(tǒng)計數值,計算城市人口,借以描繪一個城市,但對城里的每個人而言,一個城市不過是幾條巷道、幾間房子的組合,沒有了這些,一個城市如同隕落,只剩下悲涼的記憶”。弗蘭克去世之后,那個讓海蓮魂牽夢縈的書店也隨之而去了,昔人不在,這家書店,這條街道也與其他書店無異。

對于我們來說,查令十字街84號承載的是一個時代的記憶,它見證了海蓮和弗蘭克的友誼,它不僅是一個地標,更是他們用一封封的信件堆積起來的愛與懷戀。

如果有一天,我恰好路過查令十字街84號,一定會為海蓮獻上一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