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特·溫特森在26歲時出版了處女作《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這本書幫助她獲得了同年(1985年)的惠特布萊德圖書獎(英國最為著名的圖書獎之一)。兩年后,珍妮特以小說《激情》獲得布魯姆伯利獎和美國諾普夫獎,從此成為全職作家。
雖然《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在珍妮特的作品中是非常有名的一本,但是我閱讀的第一本珍妮特的作品卻是《越過時間的邊界》,吸引我閱讀它的原因是每一章都以塔羅牌命名,而在那個時候,我恰好對塔羅牌著迷,于是在珍妮特眾多的作品中,選擇了這一本閱讀。
雖然最初吸引我的是有趣的章節命名,但是真正震撼我的,是珍妮特的文字。她將人物的內心剖白的如此深入,如同燈塔一樣,掃過人心的每個角落,即便是犄角旮旯,也一覽無余。她把人的糾結的、矛盾的、復雜的情感和想法如此坦蕩的寫出來,在一口氣讀完半本書后,我有種大腦過載的感覺,好像我的每一個想法,我內心的每一個沖突,都如此真實的被看見。我當下就做出了一個判斷,作者一定是一位對自己非常坦誠的人,坦誠到對自己的每一面都誠實面對,這需要巨大的勇氣。要知道,人內心的某些面相是極難面對的,那些陰暗的、上不得臺面的、與善良、美好相去甚遠的部分,作者不光看見了,并且如同素描般的,用文字一一描繪出來,這是一個多么有力量的人啊。
我試著去尋找更多珍妮特的資料,在B站看到了一個采訪珍妮特的視頻,被采訪的珍妮特彼時是35、6歲的年紀,一頭卷發,甚至可以用可愛來形容,但是看著她的眼睛,又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個充滿了靈氣的人。
她在訪談中談到了自己的創作,在談到作為一個作家,最重要的是什么時,其中一句話直擊我心:“open to all your experience”。是的,這正是閱讀珍妮特的文字帶給我的感覺,對所有的經驗敞開,不管是內在的還是外在的。雖然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是能做到的人,我相信這世上寥寥無幾。
在訪談中我了解到珍妮特的身世,珍妮特出生于英國的曼徹斯特,在半歲時被福音派教徒收養,在16歲離開家之前,受到的是刻板的教會教育。養父母是虔誠的教徒,養母更是認為與信仰無關的書籍不可以沾染,所以從小到大,珍妮特家里只有6本書。可以想見,當珍妮特16歲愛上一個姑娘,這對于這個家庭來說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戀情被發現后,珍妮特離家出走,靠在殯儀館和精神病院打工維持學業和生活,最困難的時候甚至只能睡汽車的后備箱。在這樣的環境下,兩年后,珍妮特以全A的成績考入了牛津大學。而《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這本近乎自傳的小說,講述的就是珍妮特的這一段人生。
當了解到珍妮特的這段經歷時,我不禁感慨,這是多么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在苦難中,也能讓自己的人生開出花來。
這是我第一次詳細的去了解一個作家的生平,也讓我第一次意識到作家的性別身份。以往我閱讀的很多作品,幾乎都是男性作家的作品,這并不是有意為之,而是似乎市面上能看到的大多數作家、被宣傳的大多數作家都是男性,自然而然的,閱讀仿佛都是圍繞著男性作家的作品展開的。這是我少數的閱讀女性作家的經驗之一,我發現帶給我的感受是非常不同的,那種力量感以及像大地一樣的包容和接納,讓我感覺到被穩穩的承托住,我的那些糾結、矛盾、復雜的部分都是可以存在的,它們只是我作為人的很自然的一部分。
珍妮特在采訪中也提到,非常多的讀者來信表示從她的文字中感覺到被療愈,我想,正是這種對生命的正視和敞開帶來了這樣神奇的效果。這也是激勵著我寫作的原因之一,對自己坦誠,對一切的生命經驗說“是的,我準備好了,歡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