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是個人儀態系列的第二篇,主題是關于“食”。
這里的“食”是指飲食及習慣。
民以食為天,在這個經常用“吃過了嗎”來打招呼的國度,飲食在生活中所占的分量不言而喻。
對我們來說,“吃”已不單是生存需要,它是一種文化,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對美好的向往。
那在飲食上值得你留意的地方有哪些呢?
首先要按時飲食。
飲食和睡眠是為人體能量服務的,飲食屬于輸入,給人體補充能量,睡覺屬于恢復、存儲能量,除此以外的其他事,學習、工作等等,都要消耗能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按時飲食就是按時給人體補充能量,讓你有足夠的能力去做事。
人體內有一種神奇的鐘表叫“生物鐘”,它會自動記錄人的作息規律,到什么點做什么事身體知道答案,會釋放出信號讓你知道。
如果長期不按時飲食,生物鐘會紊亂,身體就無法按規律給你報信,能量的補充得不到有效保障,你的身體就容易出岔子,你做事的質量和效率就會受到影響。
有人提倡“少吃多餐”,這是比較科學的飲食方法,但很多人把它錯誤的理解為“每次吃的少一些,然后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其實理解為“每次不要吃那么飽,再按時多吃幾次”會比較合適,因為如果你想什么吃就開吃,那也會打亂身體對飲食規律的感知,身體就很難“按時”感覺給你“餓”的信號,后果仍然是無法保障能量的足量輸入。
其次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過度節食。
暴飲暴食和過度節食是過度飲食的兩個極端,暴飲暴食影響腸胃的消化和吸收,過度節食又太傷胃,都不可取。
飲食作為一種自己完全可控的手段得到了許多“情緒問題人士”的青睞,暴飲暴食通常發生在非常開心或非常傷心的情況下,作為宣泄情緒的手段。
過度節食一般是出于減肥的目的,很多人認為節食是減肥是最省事的方法,從本質上看,節食是控制輸入,通過從源頭上控制能量輸入來節制體重增長,這個想法是可行的,但過度節食沒有考慮到身體的承載能力。
試想一下,減肥其實是需要長期作戰的事情,如果人體能量不足以支持你長久作戰,減肥是很難成功的,不是有句話這樣說“要先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這句話聽著很搞笑,但其實道理可一點也不糙。
所以如果你想通過節食減肥,請不要過度節食,如果你不想減肥,則更加沒有必要過度節食。
然后要健康飲食。
常吃五谷雜糧,雞鴨牛羊魚肉換著吃,蔬菜水果時多吃,多喝水。
少吃不明來源的加工食品,少喝有多種添加劑的飲料,牛奶、茶、白開水是很好的飲料。
如果有條件,經常帶一些糖在身邊,時不時吃一點,甜食之所以能讓人心情愉悅,一方面是因為味蕾上的美好感受能給人提供感官上的享受,另一方面是因為甜食里的糖分能給身體補充能量,大腦和血液都需要糖分。
我會建議找我做心理咨詢的人養成帶糖出門的習慣,因為吃糖很多時候能改善人的情緒,提升人的狀態。
問題又來了:一個心理咨詢師為什么要寫飲食?
因為我發現很多人找我做心理咨詢的時候,情緒狀態普遍低迷,問他們平時有沒有按時吃飯,有沒有吃飽,很多人的反饋是心情不好、狀態不佳,所以不想吃飯,然后要么就沒按時吃,要么就沒吃夠。
我雖然是一個心理咨詢師,不是醫院的大夫,但我真心真意的強調這樣一件事:身心是相連的,不按時飲食,飲食不夠,身體能量不夠的情況下心理的能量也是匱乏的。
所以甭管你開心不開心,飯要按時吃,覺要按時睡,水要多喝,這樣你的身體才不會罷工,心理才不會出問題。
來找我做咨詢之前,請先喝飽喝足的過一陣子,如果情緒狀態仍然沒有改善再來,因為事實的真相很可能是:你并沒什么大問題,你只是被“餓”到了而已。
我是心理咨詢師明月,會分享很多實用的心理學知識,關注我,你將能持續的獲取各種干貨技能,實現快速成長,點擊“關注”按鈕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