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常聽到一些俗語,比如“30年河東,30年河西,”比如“30年前睡不醒,30年后睡不著?!碑敃r聽到,只是覺得很好玩,也理解不了大人說這話的心情。等到自己30歲的時候,才漸漸的明白,人生太長,不能一眼看穿,很多人與事都因時間的流逝而漸漸改變了最初的模樣……
兒時村莊里發生了一件現在都映象深刻的事。哪時村莊里人家很多,那家有紅白喜事,那家有困難,鄉里鄉親都會出手幫忙。遠親不如近鄰,也正說的是這樣的道理。村上的族長是一個名望很高的人,因為掌管族譜,村上的人都尊稱他為長輩。他養育了兩個兒子,其中一個生下來,就有一只腳不利索,一直需要柱著拐棍才能行走。因為比我們大了近10歲,便一直叫著哥哥。哥哥讀完初中便沒有繼續讀書了。族長擔心他一沒文化,二沒健康的體魄,便尋思著為他找一門可以謀生的手藝,這樣以后的生活也不至于餓肚子。
幾經周轉在鄉鎮上找到一個縫補衣服的裁縫店,好說歹說裁縫店老板才答應哥哥跟著他學手藝。哥哥也是老實人,對父親的安排一直很聽話,每天柱著拐棍去鄉鎮師傅家當免費的學徒,中午留在師傅家吃飯,晚上又柱著拐棍回來。不論天晴下雨,只要師傅開門,每天都按時去。
學了一年,師傅對他說:“我能教的全部教給你了,以后就看你自己能不能靠你的手藝吃飯了?!?/p>
那個時候,村上有少些年青人,初中畢業都跑出去廣州,深圳,上海,之類的地方打工去了,工資雖然不高,但每月總還能寄些錢回家,接濟家里。
哥哥也想出去闖蕩,分擔家里的負擔。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父親,一開始族長老人并不同意他外出務工。擔心他腿不利索,會在外面吃虧。
最后執拗不過,哥哥還是跑到廣州打工去了。
在廣州的一家服裝廠,找到了一份縫紉工作,每月幾百塊錢。也挺高興,能自己養活自己還能攢些錢寄給家里。
也是在這家服裝廠,他認識了一位長得眉清目秀姑娘。一見鐘情不為過。后來慢慢熟悉了,才知道姑娘也是來自同一個鄉鎮的人。老鄉的身份,讓兩個年輕人多了一份特殊的情感。慢慢地,慢慢地兩個年青人就在一起了。每天上班,下班,小兩口的日子過得平凡而簡單。
在外打工幾年,也覺得是時候結婚生子了,便帶著姑娘回了老家。姑娘嘴甜,又懂事,族長爹爹看到兒子找到這么漂亮又能干的媳婦。心里自然開心的不得了,婚事便提上日程。
本是喜事一莊。結果卻鬧得沸沸揚揚,不歡而散。
姑娘父親母親不同意這門婚事,嫌棄女兒找的老公腿腳不利索,家里又沒多少錢。
姑娘執拗,自己認準的事,10頭牛也不要想拉回來。賭氣便跑到哥哥家住上。
姑娘父母來氣,以死相逼。揚言要喝農藥,最后被親友勸下。姑娘扔然沒有要回來的意思。
后來姑娘父母拿著鋪蓋,被套,跑到哥哥家屋檐上住著。擋著不要他們出門,每天扯著嗓子開罵,撒潑。什么難聽的語言都罵過了。村里聚集了大批圍觀的人,都勸姑娘父母,兒孫自有兒孫福,就成全他們由他們去吧,你這樣相逼,又何若呢?”姑娘父母不聽勸,誰勸還罵誰。族長老人這輩子沒受過這樣的羞辱,氣得臉紅耳赤。雙手發抖。暈厥過去。
姑娘一直躲著沒見他們,以為罵一陣就可以過去了,但罵了幾天沒有要消停的跡象。后來忍無可忍,出門而來??拗鴮λ改刚f:你們眼里就只有錢,這些年不管我過得好與不好。開口閉口就是錢。這些年你們一直重男輕女。一直把我當壓榨機器。平時給你們的錢你們留著,我要用的時候一分不給?,F在我在給你們1萬,就算還了你們的養育之恩。從此以后,我們不再是親人。
說完,一陣跑出去。姑娘父母看女兒跑了,摟著被子也灰溜溜地走了。
圍觀的人群,嘰嘰喳喳的說過不停,族長覺得臉上無光,躲在屋里許久不出來見人。
后來哥哥和姑娘只扯了結婚證便又一起去廣州打工了。
10多年過去,哥哥現在也算是功成名就,在一家服裝廠里做設計總監,年收入近百萬。在縣城里為父母買了幾套房子和幾個門面。
聽他們說,當年出去后他就發誓一定要做番成績出來。于是他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學服裝設計,又自考大學文憑,而后從最初的縫紉工,到打板師到設計師助理,到設計總監。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和姑娘也有了兩個愛情的結晶,日子過得很是滋潤。對姑娘也很好。他說姑娘在最窮的時候跟了他,現在要加倍對她好才能心安。
姑娘父母應該很后悔當時的決定了吧!
_ico??w?j?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