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的不以為然,是別人的求之不得
“好羨慕你,到處出去玩”,這是我假期聽到最多的開場白了。相比起一些朋友的全世界到處飛,我覺得自己的國內旅行不值一提,我羨慕在巴厘島享受沙灘陽光的朋友,羨慕在日本觀看藝妓表演的朋友,羨慕在威尼斯乘船游覽的朋友。我們總是羨慕著別人的生活,卻忽視了很多人其實在羨慕我們的生活,你羨慕我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我羨慕你與情人相伴時的美好。人總是對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屑一顧,而去羨慕自己所沒有的東西,也許這就是“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吧。請多給自己一些肯定吧,“其實你自己的生活也很不錯哦”。
2.你的氣質藏在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里
一個人的氣質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決定一個人的氣質是一個人所處的環境。當你在一個環境中浸泡時間久了,自然而然會內化成一種氣質,你的思維方式也會發生改變,當你進入另一個環境里,你會發現有些你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會變的不可思議,你會發現有些朋友已經和你不在一個圈子里了。看一個人的氣質,可以從他愛著的人身上看出來,如果他是一個努力上進的人,那他愛著的人也是一個努力上進的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道理會隨著人的成長變得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明顯。
3.眼界決定一個人的格局
沒有更好的兩個字能取代眼界來表達這句話的意思了。眼界不是被別人告訴的,而是自己實踐出來的。我最近印象挺深刻的一件事是,和好久不見的朋友還有她的朋友一起聊天,“你這次旅行是一個人去的嗎?”“是啊”,然后他們都露出驚訝的表情,“好厲害啊!”“應該是去找朋友的吧?”我為了早點結束這話題說是啊,如果說純粹是自己一個人去,怕會有更多驚訝的表情和問答。不僅如此,還有“你買單反做什么,你想做攝影師嗎?”“你出去旅行做什么,多浪費錢啊!”“你學日語干什么,難道你要出國啊?”“環游世界?這個夢想挺好的。”我漸漸地不想再辯解了,因為思想不一樣,說再多也是徒勞。當你眼界高了,你會發現很多東西并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得;當你眼界高了,你會發現思想決定一個人的高度,眼界決定一個人的格局。
4.我希望太平洋的海和我夢中的一樣藍
《肖申克的救贖》里的一句臺詞,這部經典影片讓人百看不厭,它給處在黑暗中的人們以最珍貴的東西—希望,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精神折磨,沒有了精神支柱猶如行尸走肉,當我們身處逆境時,當我們對生活無望時,不妨看一下這部電影,去感受主人公身上的力量,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因為不管如何,有希望一定不是一件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