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任務是理清需求的結構框架(領域類圖)和行為脈絡(流程圖→用例模型)。通過業務事件列表和報表列表標識出絕大部分用例,生成領域模型。
理清框架與脈絡階段的工作任務
業務流程分析:根據事件復雜度,使用文本描述或借助多個業務流程圖表示
業務流程分析任務:針對每一個業務流程事件,分析識別出現有業務活動以及之間的關系,了解這些活動所需信息以及產出的數據(表單),確定數據傳送的路線以及對應的人員與部門。(需識別不同場景的流程,從整體到細節)
流程設計的原則:
- 應以產出為中心,而不是任務
- 讓需要得到流程產出的人自己執行流程
- 針對決策點,注意將決策權下放到更低的管理職位,提高效率
- 流程多樣化:同個業務不同場景可能需要多個流程圖
- 單點接觸客戶:如果發現多窗口接觸用戶如銀行多窗口服務客戶,需要充分考慮未來轉成單點接觸客戶的模式,如整合成統一服務窗口
流程改進的ESIA策略:清除低效環節,簡化瓶頸點,整合資源,將煩瑣的任務實現自動化。
流程分析的要點:流程有組織級、部門級、崗位級三個層次,其中部門級是需求分析的主線索,崗位級是需求細節填充時的工作內容,組織級是對部門級流程的抽象概括。
先部門后崗位級,部門級也就是理清每個業務流程中涉及哪些具體的崗位,它們負責什么活動,每個活動之間的關系。
崗位級是將每個具體業務活動的業務步驟表述出來,它都是一個崗位的活動,屬于需求細節的范疇
流程主要類型:生產性流程、管理性流程和支撐性流程三類。如果拿軟件開發過程來說的話,需求分析、軟件設計、軟件編碼、軟件測試都是生產性流程;項目管理、質量保證就屬于管理性流程了;而支持性流程包括配置、文檔控制等
描述流程最常用模型:跨職責流程圖、活動圖和數據流圖
跨職責流程圖
流程圖也可和狀態結合起來,將zuo
狀態機圖
順序圖
多個角色參與,期間經過多個步驟,最終完成某項工作的過程
活動圖
- 基礎活動圖
- 帶泳道的活動圖:有效地表示各個活動由誰負責的信息。
- 帶對象流的活動圖:表示數據、文檔的流轉。在實際的建模中,只需對的確需要描述的對象進行描述,以起畫龍點睛之效。
- 輔助活動圖
如果一個活動圖過于復雜,或者活動圖中某一組活動與主控制流關聯不大,那么就可以借助輔助活動圖來描述。主活動圖中相應的活動節點上,通常使用的是如下圖所示的叉齒符號。
數據流圖
對于數據流為主線索的處理過程是最合適的,例如計費系統
1)數據流圖的主要元素
2)構建
自頂向下逐步分解
根據業務事件建立業務事件表
根據事件表繪制數據流圖片段
將片段整合在0層數據流圖
細化得出1層數據流圖,以安排課程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