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關于創業方法論的書,對創業做了一個提煉:目標客戶—小范圍實驗—反饋調整—產品迭代—獲得核心認知—高速增長。其實不只是對創業,多生活中也是很有幫助。
產品怎么來的?
開篇提了一個基礎問題,作者給的回答是:愿景—>戰略—>產品。基于愿景,去制定戰略,包括商業模式、產品計劃,產品是這個戰略的最終結果。
創業藍圖
此處作者對優化和轉型做了分區,這是很關鍵的一點,實踐過程中,是否還需要堅持下去是個玄學問題,問題是需要通過產品優化去解決,還是通過戰略轉型去解決?創業者的挑戰在于去平衡這些活動。
創業是在做什么?
創業是去驗證一個商業模式、一個產品是否可行,最終能否占領市場。
- 創業計劃是依據于一些列假設的,基于市場、用戶行為、趨勢等去制定商業計劃。精益創業以一個遠景假設為出發點,通過快速、低成本的驗證方式,驗證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度,不斷迭代并及時調整方向。
- 轉型機會:衡量跑到長短的標準是公司剩余的轉型次數,即根本上的商業戰略轉型機會還有幾次,從轉型的角度而非時間的角度衡量跑道,加長跑道的另一中方法:加速每次轉型。新企業必須設法以較小的成本在短期時間內,完成同等數量的經證實的認知。
如何駕馭愿景,開始實施?
創業過程中會有很多工作,分析策略、設計產品、分析數據等等,實際上這些活動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核心是:集中精力,把反饋循環流程中的總時間壓縮到最短,這是駕馭創新企業的精髓所在。
經過“開發-測量-認知”后,把精力集中在經證實的認知上,基于此制定計劃和下一步假設。
構建-驗證-學習反饋循環.jpg
假設
創業中先確認想做的這件事,以及做這件事整個計劃基礎,有哪些是沒有驗證過的,驗證這些假設需要做哪些事情,怎么可以多快好省,投機取巧的把他做了。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假設:價值假設和增長假設。
- 價值假設:衡量顧客使用某個產品或服務時,他是不是真的實現了其價值,是否解決了用戶的問題,讓用戶受益。
- 增長假設:測試新顧客是如何來發現一種產品或者服務的,產品的傳播方式,用戶通過什么渠道進來的,增長有高粘性、病毒增長、CLV>CAC三種方式。
創新核算三步法
通過“創新核算”來檢測調整引擎的努力是否奏效。這種方法也能讓我們建立起“階段性認知目標”,可以評估項目的進展情況。
- 確定基準線:
- 采用MVP方法確定目前所處階段的真實數據。如轉化率\注冊和試用率、CLV。
- 在商業計劃中諸多未驗證假設中,選擇最冒險的假設才用意義,這樣能路哀訴驗證模式是否可行。
- 調整引擎:
每次產品開發、營銷或者創新企業的其他活動,都應該是以提升增長模式中的某個驅動因素為目標。優化注冊、下單功能應該能提升對應數據,基于一條基本準則:好的設計師改善用戶行為的設計。 - 轉型還是堅持
- 無法推送商業模式中的驅動因素,就不會取得進步。它成為了一個明確的提示,說明已經到了轉型時刻。
- 進行創新核算完成后,就完成了一次“構建-驗證-學習”循環。如果發現假設是錯的,就需要作出重大改變,設置新戰略假設了。
總結
- 項目方案必須可執行、可使用、可審查,從而開啟開發-測量-學習的過程。
- 警惕虛假指標:如累計注冊量等是虛假指標,無法直接反應結果數據,更準確的是活躍用戶。
- MVP:并不一定是想象中的最小型產品;他們是用最快的方法、以最少的成本完成“構建-驗證-學習”反饋循環。MVP是開啟學習認知的流程,是以驗證基本的商業假設為目標。常見的教訓是去做認知流程之外的,看似很重要的工作,過度開發和過度許諾是常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