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剛剛開始的時候,我記得各種東西還都是收費的,像一些殺毒軟件,一些功能應用型的軟件,我的理解是,互聯網剛剛起步,各種基礎設施不健全,軟件收費很正常,畢竟只此一家,你不用我的,你就沒得用;漸漸地,一些軟件開始免費了,比較早期的就是360,接著像各類平臺比如淘寶、斗魚直播、簡書等等,這也很好理解,畢竟現在互聯網技術比較成熟了,各種好的軟件層出不窮,那些還在收費的軟件就變得毫無競爭力,畢竟你的軟件收費,我可以找到免費的軟件,而且功能不一定比你的差,干嘛要用你的;然而到了最近,忽然出現了一些社群(以知識服務類社群為多)開始對自己的社區內的社員進行收費,也就是說這是一個收費社群,其中光我知道的就有羅輯思維、新生大學、酷狗音樂。其實還有很多,我也就不一一列舉了。
我主要想對這件事進行一下分析,為什么呢?因為最近我在讀簡書文章的時候,看到了一些人在建立收費群,這些人以前提供的都是免費的服務,等到自己的人氣漸漸多了的時候,就開始把自己的服務進行了收費。這些人的行為在網絡上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和謾罵,我總結了一下謾罵者的觀點,大致就是說以前需要粉絲的時候,各種粉絲來捧場了,而現在混出頭了,卻開始對自己的粉絲開刀了;還有一種觀點就是把這位創建收費社群的人陰謀化了,會扯出來很多莫名其妙的內幕,然后很多的吃瓜群眾就會像看小說一樣的信了。
其實,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這件事情。首先從觀眾的角度上來看,是啊,本來好好的不收費,我們也支持你,你也很樂意,各取所需多好,現在非要搞出來一個什么收費社群,談錢多傷感情啊,這讓我們如何再繼續的對你支持下去。而作者的心理是這樣的,我努力了這么久,付出了這么多,稍微的收點費用補補家用,又有什么錯了,誰會跟一個傻子一樣一直這么執著的堅持下去。
是的,我大部分的時間是一名吃瓜群眾。但是這次算是我身在曹營心在漢了吧,我真的要替各位作者說句話。
首先,我們要相信一件事情,那就是沒有人是不自私的,沒有人(正常人)是傻子,所以說也就沒有任何人愿意白白的為別人做服務,可能不會收費,但是總會有一些非物質的東西來回報的,比如說收獲粉絲,收獲名氣。其次,當這個人的粉絲和名氣足夠了之后,非物質的東西也就賺的差不多了,但是之前的服務還是要做的,無以為報,只能開始收費了。也許有人會想,你可以不再做服務啊?是的,當把這位作者當做一個自由的人的時候,他可以不再做服務了,但是當他的名氣足夠大的時候,做與不做就不是他說了算了,因為他已經把自己嵌入到了他所做的服務之中。就像羅輯思維的羅胖,他每天的60秒語音是必須要做的,如果某天不做的話,我們這群吃瓜群眾不會饒恕他的,雖然大部分的語音我都沒看,但是如果哪天的語音他要是沒有,我可是不會客氣的。
這就出現了我們一開始所說的那種現象,各種收費社群層出不窮。是的,我覺得收費會慢慢地成為一種趨勢,就像以前的微信支付寶轉賬,也是從免費到轉變成了一定額度收費。我總覺得吧,這其中不僅僅有我剛才所說的那種個人心理變化以及收益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的服務真的是太多了!
你看吧,我如果想下載一個健身軟件,什么微信運動,什么咕咚。我怎么知道哪一個軟件更好一點?肯定是收費的那個好了,畢竟我覺得我出錢了,肯定要得到比較良心的服務,這也側面反映除了我們國家互聯網免費已經漸漸出現的弊端——劣質服務太多。而且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服務的門檻收費其實并不高的,比如一塊聽聽(我想吐槽一下,大部分的講座都不是一塊),比如知乎live。
最后,我想對那些還在不斷吐槽收費的人說句話,環境畢竟不是總處在一個靜態中,他是時時變化的,當你的變化跟不上環境的變化時,你就會覺得很多東西變得開始不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