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推進“三個課堂”,全面提升“在線教育”
——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運行機制和考核激勵研究?
實施方案
執筆人:蔣銘國
一、課題的提出
(一)課題提出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知識獲取的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教與學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條件的限制,知識獲取渠道靈活,方式多樣化。在線教育通過互聯網提供云端一體的數字化基礎設施,讓教育學習無處不在;互聯網提供的數據和信息資源可以精確了解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互聯網帶來的實時協同通訊網絡、大規模的社會化協同,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知識以及及時的評價反饋;互聯網的虛擬現實,給予多樣化的教育服務。
在線教育改變了人們對于教育行業的定義,改變了傳統的面對面教育培訓形式,知識也越來越去中心化,教育從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組織形態、教學方法等都發生了改變。信息技術正高速影響我們的一切,教育更不例外。
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深度融合,推動課堂革命,創新教育教學模式,促進育人方式轉變,支撐構建“互聯網+教育”新生態,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指導思想下,為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戰略部署,教育部2020年3月印發《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到2022年,全面實現“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在廣大中小學校的常態化按需應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開不齊開不足開不好課的問題得到根本改變,課堂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持續優化,學校辦學水平普遍提升,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有效彌合,推動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教育部要求,全力補齊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在“三個課堂”硬件設施與軟件資源等方面的短板,并鼓勵廣泛開展直播式、錄播式、植入式、觀摩式等多樣化應用。中央財政在相關項目中加大對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引導地方加強對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的經費投入。鼓勵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三個課堂”建設,提供高質量的運維和支持服務。
(二)現存問題
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五項主要任務:一是各級教育部門加強統籌規劃和落地實施。鼓勵因地制宜、創新路徑、分類推進,形成區域內、區域間“三個課堂”應用的新形態。二是健全運行機制和考核激勵。把“三個課堂”納入日常教學管理體系,把教師在“三個課堂”中承擔的教學和教研任務納入工作量計算,并在績效考核、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等方面給予適當傾斜。三是強化教師研訓和教研支撐。結合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加強國培、省培、市縣培訓項目有效銜接,重點解決在線授課、網絡教研、操作實踐等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四是統籌多方資源,全力補齊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在“三個課堂”硬件設施與軟件資源等方面的短板。五是促進質量監測與效果評估的常態化、實時化、數據化,提升“三個課堂”應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目前教師隊伍信息化素養普遍不高,并且具有較大畏難情緒。“專遞課堂”部分學校已經嘗試使用,但仍然不夠熟練,同時如何提高“專遞課堂”的使用效度還有待進一步探索。至于“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更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充分利用起來需要一個過程,更需要一個合適的方案,逐步引導本地名校以及一線名師進駐“名師課堂”與“名校網絡課堂”。此外,對“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運行機制的建設以及考核激勵完善是目前急需的。
(三)研究理論基礎與實踐依據
1.研究理論基礎
(1)“專遞課堂”設備交互設計簡單,老師使用起來簡單方便。使用中達到了以下幾點要求:登錄簡單,掃碼即可登錄并同步教師賬號信息;錄制操作簡單,一鍵即可開啟開始或結束錄制,課堂一位老師就能實現課堂授課;課堂連線快捷,點擊課表或者撥打號碼就能快速地與遠方課堂建立連接。
(2)互動課堂無邊界,城鄉孩子共享知識。互動課堂不僅可以滿足互聯無界限,教師隨時發起或加入遠程互動課堂,還能滿足教學無界限,1個授課教室+3個互動教室+N個旁聽教室的一帶多設計,既保障互動課堂的效率,還擴大了單個教師的教學范圍。除此以外,課堂的遠程互動亦很重要,板書異地同步,課堂氛圍同步調動,遠程講評等保證遠程課堂學生的真實參與感。
(3)針對“名師課堂”,在“專遞課堂”建設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開展在線教研。信息化的評課方式,讓教學教研精準高效。首先保證評課素材的完整,課件可同步。評課模板一鍵生成,遠程聽課過程中課中掃描就可以填寫,對分數進行實時地匯總。
(4)對于“名校網絡課程”,教師可以借助云課堂及知識膠囊。交互式課件+互動直播+無限回放。讓每一節課都可以實時錄制,一鍵分享,永久云保存。科技的發展,帶給當前教育界無限的可能。
2.實踐依據
(1)近年來我省“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初見成效。一是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及江西教育省域網的建成應用,為推進“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以購買云服務的方式創新推動“專遞課堂”建設,幫助解決教學點開不齊開不足開不好國家規定的美術、音樂、英語等課程的問題;三是我省從2019年秋季開始實施的“智慧作業”項目,在破解學生作業負擔重、課后輔導難問題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套教研員、電教員和教師三方面分工合作的線上課程拍攝機制。
(2)“停課不停學”奠定了實踐基礎。上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推進了在線教育的迅猛發展,全國各地“停課不停學”。 江西省教育廳從1月30日起,至2月10日正式開始線上教學,短短12天時間內,順利完成搭建“江西省中小學線上教學平臺”。從2月10日起,江西省小學1-6年級、初中1-2年級和高中1-2年級的學生,按照江西省教育廳統一制定的課表,通過贛教云平臺、江西廣電網絡有線電視、江西IPTV(中國電信)、江西IPTV(中國聯通)、江西移動互聯網電視等多種方式開展線上教育教學。全省一線名師與電教工作者為同學們送上了一節節精彩的線上課程,保障了我省中小學師生在此次疫情當中“停課不停學,不停教”的順利進行。我市也組織教師參與了“停課不停學,不停教”課程錄制,為線上教育教學奠定了基礎。
(四)研究價值和意義
教育公平、教育均衡事關國計民生,隨著國家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建設的進程,讓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學生享受公平、優質的教育,是時代賦予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為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2020年3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2年全面實現“三個課堂”在廣大中小學校的常態化按需應用,這是針對基礎教育階段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
2020年“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為“三個課堂”教學組織管理模式提供了思路及方法,為“三個課堂”的深入開展積累了經驗、夯實了基礎。指導意見的發布,可以充分地發揮名師名校的資源優勢實現共享教育,盡快彌補基礎教育在線教育短板,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
當前,全國各地對“三個課堂”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實踐,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作為縣域教育理應與時俱進,投身“三個課堂”應用實踐與管理,為實現“三個課堂”常態化按需應用提供實踐經驗,為教育均衡作出應有貢獻。
二、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綜述
(一)國內研究成果
中國知網文獻中以“三個課堂”為主題進行搜索,共搜索到125篇文章。其中2020年11篇,2019年12篇,2018年10篇,2017年8篇,2016年9篇,2015年11篇。下載量排名靠前的幾篇文章所涉及的“三個課堂”并不是我們所說意義上的“三個課堂”。
以“專遞課堂”為主題進行搜索,共搜索到37篇文章,其中2020年9篇,2019年13篇,2018年7篇,2017年5篇,2016年3篇。其中下載量排名靠前的以碩士論文居多,并且集中在華中師范大學。在期刊文章中有相當部分文章是以某一學科或某一堂課為例展開進行的研究。
在2020年的9篇文章中,有四篇是華中師范大學的碩士論文,另外五篇分別是:《“互聯網+”師范院校支教服務有效策略研究——以隴南師專對口舟曲縣23個教學點同步互動專遞課堂為例》,2020.02.15發表于《甘肅高師學報》,下載量226次;《專遞課堂中師生互動對課堂學習效果的影響——以崇陽縣小學美術專遞課堂為例》,2020.08.01發表于《電化教育研究》,下載量535次;《專遞課堂建設——以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為例》,2020.05.10發表于《西部素質教育》,下載量115次;《專遞課堂的架構與應用模式探究》,2020.03.10發表于《中國教育技術裝備》,下載量27次;《信息技術助力下的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章貢區的探索與實踐為例》,2020.07.10發表于《中國電化教育》,下載量535次。
通過以上檢索發現,“三個課堂”應用研究還處于初期階段,沒有太多的現成并且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同時從上述文獻中也可以發現,通過開展多部門協作的專遞課堂結合教師研修活動,打造片區名校牽頭的城鄉學校發展共同體,可以較為有效地整合多個教育要素,讓城鄉學生共享優質師資和教學資源,為城鄉教師提供專業發展機遇和平臺,推進農村學校教學水平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在實現教育均衡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的道路上,我們需要進行更加細致、系統的研究和實踐。
(二)國外研究成果
國外信息化教育起步較早,隨著經濟的發展,利用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進行教學越來越受到普及。比如:基于當前較為熱門的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通過網絡的形式,創新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方式,逐步實現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變革。
RamazanYilmaz采用混合學習方法進行教學,探討電子學習社區中大學生的知識共享行為,學術自我效能感和社區意識之間的結構關系,驗證了學生的知識共享行為與電子學習社區中的自我效能感和社區意識有關。
教育信息化的普及無疑對世界各國教育的發展都是一種機遇,而教育中存在的發展不均衡問題,也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在國外,更多的是將教育均衡發展稱作為教育公平。用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的發展,國內外都己經具有成熟的理論基礎,各個國家在不同層面上采取的促進教育公平的措施,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美國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在繁華的城市與地廣人稀的偏遠農村也存在著不均衡的問題。為解決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美國從教育立法這一層面來保障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目標的實現,比如美國第一部補償性教育政策和聯邦法律《中小學教育法》,這部法律提倡給處于弱勢群體以及有色人種家庭的孩子提供補償教育和特殊教育,讓他們同樣享有教育的權利,以順利完成義務教育事業,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而提高國家的總體基礎教育水平。美國是世界上信息化程度發展較高的國家之一,重視利用信息技術來變革教育。制定國家教育技術規劃,提出相關的目標、要求和措施。這一舉措不僅從政策制度層面保障了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而且所提出的將信息化應用到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使美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取得了長遠的進步。
英國在信息化建設日益強大的同時,特別注重信息技術對教育公平的推動作用。為實現信息化在教育發展中的作用,英國也同樣在立法的層面上讓每一個兒童都有平等獲得信息化學習的機會,滿足個體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需求。為實現信息化教育發展的目標,《利用技術:改變學習及兒童服務》發展策略中確立應該給國民提供在線信息服務,優化數字化學習環境,提供豐富的數字資源、先進的教學方式,為兒童的信息化個性學習提供支持。英國所建設一系列的項目,比如《2006—2008年度學生計算機項目》,注重兒童信息技術的學習體驗,幫助學生掌握ICT技能(信息與通信技術)和相關的生活技能,以達到教育公平的目標。
三、概念界定
1.“專遞課堂”強調專門性,主要針對農村薄弱學校和教學點缺少師資、開不出開不足開不好國家規定課程的問題,采用網上專門開課或同步上課、利用互聯網按照教學進度推送適切的優質教育資源等形式,幫助其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促進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
2.“名師課堂”強調共享性,主要針對教師教學能力不強、專業發展水平不高的問題,通過組建網絡研修共同體等方式,發揮名師名課示范效應,探索網絡環境下教研活動的新形態,以優秀教師帶動普通教師水平提升,使名師資源得到更大范圍共享,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名校網絡課堂”強調開放性,主要針對有效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教育質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優質學校為主體,通過網絡學校、網絡課程等形式,系統性、全方位地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在區域或全國范圍內共享,滿足學生對個性化發展和高質量教育的需求。
4.智慧作業是指課堂中或課堂后學生通過電腦、Pad、手機等終端設備完成隨堂習題,或教師通過智能筆批改學生常規作業,采集上傳學生作業數據,也可以通過高掃采集學生作業數據,作業系統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形成個性化的錯題本,并為每位學生推送相關練習題及知點視頻。錯題集、錯題原因、推送的練習題及視頻鏈接由教師打印作為家庭作業,同時通過有線電視向學生推送各知識點講解視頻。智慧作業為每個學生制定專屬個性化學習方案,進一步實現因材施教。
????四、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制定與完善《樂平市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運行機制與考核激勵章程》;
2.2022年全面實現“三個課堂”在廣大中小學校的常態化按需應用,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
3.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水平,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新時代合格教師;
4.推動全市教師網絡空間建設,為在線教研鋪路,為更多一線教師獲得更多、更全、更優學習資源架橋;
5.助力江西省教育廳智慧作業政策落地,切實讓廣大家長與學生受惠,將智慧作業打造成一項“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
五、研究內容
1.基于“專遞課堂”教室,開展“專題課堂”活動。重點是由各鄉鎮中心小學利用“專遞課堂”教室將優質教育資源“專遞”給邊遠或教師資源欠缺的學校與教學點,特別是音樂、美術、英語等課程優質資源共享;
2.充分發揮“2132”名師的引領作用,積極鼓勵各學科領軍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利用教育城域網建設個人“名師課堂”,將自己的優質課例、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教學論文積極分享,讓更多一線教師快速成長,實現名師資源共享最大化,同時培養更多的一線名師;
3.借助城區名校示范力量,著力打造一批網絡名校,豐富“名校網絡課堂”,通過“比、趕、超”促進城區名校高速發展,同時促進廣大教師精進,迅速成長為網絡名師,從而帶動更多學校發展、更多教師成長,為新時代教育賦能;
4.以已經參加網絡空間建設的教師為引領,帶動全市教師積極參加網絡空間建設,著力打造個人名片,豐富在線教研、在線備課、在線學習,讓更多一線教師在網絡空間中獲得更多成長,成為網絡時代“教海”中的弄潮兒;
5.以智慧作業試點校為突破口,“陽光校園百所校”智慧作業AI教室為樣板,大力推行智慧作業,讓“智慧作業”惠民政策落地,切實減輕家長與學生負擔,實現高效學習,培養善于自主學習的新時代學生,為“中國夢”的進一步實現添磚加瓦。
六、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收集和研究現今國內外與本課題相關的理論文章以及研究成果,加以學習,使課題組成員對課堂研究的內涵與外延理解更明確、更科學,對有關課題的相關信息技術有所了解與突破。
2.調查研究法:在課題實施前、實施中,經常深入一線調查“專題課堂”教室的使用,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經常登錄“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調查各課堂開展情況,收集匯總一線資料。
3.行動研究法:親身參加“專遞課堂”的使用,掌握“專遞課堂”所運用到的所有技術,做到能為教師把脈問診,確保研究工作能深入進一步開展。實時參與名師課堂與名校網絡課堂建設,為引領教師發展儲蓄力量與一線經驗。
4.效果對比法:將各項活動開展與未開展的學校或教師,通過問卷調查,分析活動所帶來的效果,了解活動開展所取得的實效,同時通過對比,研究如何改進活動推進方式,以求更高效推進“三個課堂”的建設與應用。
5.經驗總結法:課題實施過程中,注重互動交流,通過經常性總結反思,全面深入、系統地提煉可行性策略與方案,并進一步分層、分區域推廣,最終達到全面覆蓋。
七、研究思路和技術路線
查閱文獻→課題論證→課題提綱→實施方案→實踐探索→反思改進→收集資料→總結分析→建構模式→結題報告→推廣應用
八、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籌劃階段(2020.10--2020.12)
1.選定課題,查閱資料,提交課題申請書。
2.撰寫實施方案,組建課題組。
3.撰寫開題報告,組織開題會,使研究人員提高認識、明確分工,更深層次了解課題的研究意義,以及課題研究具體實施方案。
4.制定2021年度研究具體計劃。將全市按照東南西北中五個片區分項實施課題專項研究。本課題可細化為五個實施課題子項: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網絡空間建設、智慧作業。
第二階段:課題實踐研究階段(2021.01--2021.11)?
1.舉行課題全市培訓會,學習實施方案與2021年度課題計劃,將全市按片區分工,確定課題研究子項,成立子項課題組。
2.3月與9月分片區分別舉行線下集中交流會一次,6月與11月全市片區和學校負責人以及課題主要實驗教師舉行一次成果匯報會,對學期課題成果進行評選表彰。
3.按總群與片區群分別組建微信群、釘釘群、打卡群,日常互動交流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分享課題研究所得,提倡及時記錄,樂于分享,甘于奉獻。
4.實時監控各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所開展的工作量與成果收集。直播課、錄播課、點播課、空間資源、智慧作業等具體開展推進情況定期播報與推送。
5.申請公眾號,作為課題主要推送平臺,擴大課題研究成果影響,提升課題研究教師的自信力與幸福感,力求優質資源使用最大化。
第三階段:課題中期匯報階段(2021.12--2022.01)
1.對前期研究情況分項進行分析與總結,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
2.收集匯總各種一線資料,包括視頻、教案、反思、課件、總結、活動方案、研究日志、會議記錄、宣傳報道、各子項研究計劃與總結,為下一步課題研究提供參考,同時修改課題實施方案。
3.對前半期課題研究從教師、成果、學校三個角度進行評選與表彰。
第四階段:課題推進應用階段(2022.02--2022.08)?
1.撰寫2022年課題具體研究計劃,提煉前期優秀經驗與做法。
2.2022年3月初期舉行全市課題推進會暨成果分享會,評選優秀子項目組。
3.繼續開展課題研究工作,鼓勵在原有的研究子項目的基礎上,涉足其它子項目研究與實驗。
4.2022年5月舉行一次大型比武大賽,力求項目全覆蓋。分鄉鎮、片區、全市三級進行,鼓勵大多數實驗教師參與,樹立一批優秀教師典型。
5.2020年8月,各子項目組進行總結,梳理課題研究成果,要求每一位實驗教師形成個人成果集。
第五階段:課題結題推廣階段(2022.09--2022.12)?
1.實驗教師撰寫總結性研究論文,子項目組撰寫項目組研究論文,全面總結課題研究成果。
2.分析課題研究實施過程中的亮點與不足,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3.總課題組收集各子項目成果后按各子項目分類匯總成冊,制作成果集。成果集可以包括:書籍、視頻集、圖冊集。
4.制定與完善《樂平市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運行機制與考核激勵章程》,制定課題延伸推廣計劃,邀請上級課題鑒定組織進行評估驗收。
九、預期研究成果
依托教育城域網、錄播教室、專遞課堂打造一批我市本土名師課堂,為廣大農村中小學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推廣智慧作業,讓在線教育落地生根,讓學生獲得更加個性化、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具體預期研究成果如下:
成果一:優質課(涵蓋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
成果形式:教學案例、錄像課、微課等
成果二:研究論文(“三個課堂”、網絡空間建設、智慧作業)
成果形式:教學論文、課后反思、教育隨筆、活動總結、講座報告
成果三:課題指南(各子項目課題研究實施操作章程)
成果形式:指南手冊、講解視頻
成果四:結題報告
成果形式:研究報告、研究報告視頻版
成果五:名師成長風采(在課題研究中成長起來的優秀實驗教師、信息技術應用學科帶頭人)
成果形式:專題報道、通訊報道、個人視頻
十、研究可行性分析
(一)信息化建設初具規模
1.教育城域網全面建成
2019年9月,在樂平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動下,根據樂平市學校多,網點散、基礎差的現狀,要快速、高效地推進全市教育城域網建設,樂平市教體局將教育城域網建設分成了2個區域,以采購服務的形式,向2家網絡供應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租賃網絡鏈路,解決教育城域網網絡鏈路問題,五年共投資2226.355萬元。2019年12月,樂平市359所中小學校全部鏈接到教育省域網主干網絡,2020年6月,全市中小學完成學校校園網改造工作,將班級接入教育城域網“最后一公里”打通。
2.班班通教學終端全面改善?
為充分發揮“教育城域網”的優勢,解決原有班班通設備老舊問題,讓教育資源快速運送到教師端、學生端,2019年樂平市教體局采購了65寸一體機1280套(一體機、高拍儀、音響),75寸一體機200套(一體機、高拍儀、音響),針對目前各校功能館室、會議室無投影問題,為避免學校配備的設備閑置,便于學校靈活運用,采購了85寸移動式一體機120套(一體機、支架),共計2622.18萬元,極大地改善了課堂教學應用效果。為了便于管理,在一體機上統一安裝了班班通集中控制軟件,各校管理員在班班通集中控制管理平臺上對班班通教學設備一鍵關機、軟件安裝、冰點還原、彈窗攔截、音視頻直播……智慧校園管理so easy。
3.專遞課堂建設全面啟動??
為幫助農村邊遠學校解決師資缺乏、師資水平不高、優質資源缺乏等問題,2019年12月,樂平市教體局啟動“專遞課堂”建設項目,9間專遞+精品錄播教室,58間專遞+常態化錄播教室(主講教室),273間專遞課堂聽講教室,128間常態化錄播教室,共計2448.93萬元,覆蓋全市各級各類學校,一校帶多校的模式,讓城鄉學校結對,使不同區域的孩子同上一節課,接受同樣精彩的課堂教學,促進優質教育的均衡發展
4.指揮中心調度實現可視化
教育城域網安全態勢感知平臺、班班通集中管理控制平臺、專遞課堂在線課堂系統平臺、校園安防管理平臺均接入教體局指揮中心平臺。讓分布在不同地點的音視頻信息匯聚在拼接大屏幕上,快速、高效地協同指揮。
(二)信息化應用步入常態化
1.江西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名認證全面鋪開
我市師生在江西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名認證網絡學習空間開通率教師達100%,學生達97.8%。全市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積極使用贛教云教學通2.0開展教學,樂平市教體局出臺方案對全市老師開展教學通2.0應用考核,要求全市教師人人過關,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四批計3200位教師的過關考核。積極開展網絡備課,資源共享,每年對學校網絡備課情況進行打分,列入學校年度督導評估。
2.智慧作業推廣已初見成效
智慧作業雖然還沒有全面鋪開,但已經在教師中悄然進行。上半年以來有不少老師在積極參與嘗試中。江西省電教館開展的智慧作業微課征集活動,我市不少老師積極參與,報送的智慧作業微課得到省級錄用與獲獎。樂平中學鳳雨琴老師、樂平九小蔣銘國老師都被江西省電教館聘為“江西省第一批智慧作業微課評審專家”。其中蔣銘國老師的智慧作業微課獲江西省教育廳二等獎。不少學校申領智能筆,蔣銘國老師用智慧筆采集學生作業數據已成常態,多達20多次。
3.錄播教室已全面投入使用
錄播教室和專遞課堂設備安裝調試已經完成,供應商對學校老師也進行了緊鑼密鼓的培訓。各校設備已投入使用,2020年下半年分配給我市的71節小學一年級數學線上課程錄制也已全部完成。專遞課堂也已運行了起來,其中接渡、南港、后港、禮林、鎮橋等率先啟用了“專遞課堂”教室,讓中心學校的優質課堂“速遞”給其它完小學校與教學點。
為保證設備高效使用運轉,樂平市教體局將相繼出臺《樂平市中小學電教評估細則》、《樂平市中小學班班通使用管理制度》、《樂平市教育城域網運維保障機制》、《樂平市教育城域網運維考核評價機制》等相關機制及考核細則。
(三)“三個課堂”統籌有保障
在保障措施方面,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各級教育部門要明確工作職責,提供組織保障;在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支持力度基礎上,統籌“三個課堂”建設、運維、應用和培訓經費的合理比例,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做好經費保障;落實探索建立應用軟件安全評估機制、數據分級保障機制、安全事件應急處置機制,逐級落實“三個課堂”網絡安全責任,維護廣大師生的切身利益。
十一、參考文獻
【1】關于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教育部.-北京:教育信息化,2020.03.03
【2】“三個課堂”全國系列應用研討會在江西拉開帷幕/江西電教館.-江西:江西教育網,2020.08.21
【3】縣域“三個課堂”應用模式與推進機制研究 ——以云南滄源為例/黃添妹.-華中師大:碩士論文,2020.06.30
【4】信息技術助力下的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章貢區的探索與實踐為例/管佳.-北京:中央電化教育,2020.07.10
【5】“互聯網+”師范院校支教服務有效策略研究——以隴南師專對口舟曲縣23個教學點同步互動專遞課堂為例/馬娟、潘文生.-甘肅:甘肅高師學報,2020.02.15
【6】專遞課堂中師生互動對課堂學習效果的影響——以崇陽縣小學美術專遞課堂為例/張偉平等.-北京:電化教育研究,2020.08.01
【7】專遞課堂建設——以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為例/劉曉.-青海:西部素質教育,2020.05.10
【8】專遞課堂的架構與應用模式探究/劉圣澤.-北京: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0.03.10
【9】關于在全省中小學全面使用“智慧作業”的通知/江西省教育廳.-江西:贛教基字[2019]35號,2019.08.27
【10】“智慧作業”使用方法/江西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江西:http://zuoye.jxedu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