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兒時的記憶
我的家座落在大山腳下貧脊的山村,羊腸小道彎曲纏繞綿延無窮邊際,像嬰孩的臍帶拴住在母親心頭。
春天來了,風姑娘染綠了原野,裁剪楊柳垂細如發絲拂照清淺微冷的河水,猶顯萬千嫵媚。金黃色的油菜花大片大片鑲嵌在綠水青山中在陽光下更是郁郁青蔥而橙黃碧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陶醉乎?
我們這些放牛班的孩子,打豬草,拾柴火,撿狗屎的娃兒妹姐總是在三月每逢假期,集體出發去郪江河或金鐘山,羊角寨野炊。
給我記憶深刻的是伙伴們從家里偷偷帶出來那些逗人流口水的好吃的。
當然也有大方的在家炕湯圓糯米餅的,先是用糯米粉摻溫水和面揉捏得如白玉光澤團好等約莫十來分鐘后掐均勻大小的機子,放在手心按扁輕放在治過油的平底鍋里,多放幾個再溫火慢慢煎成兩面金黃。
把湯圓糯米餅煎完晾一邊,置炒鍋上適量熱油,待油冒少量青煙的時候果斷關火,放白糖(或紅糖)熬化后再把湯圓餅放進鍋里攪拌翻勻起鍋裝盤,這份地道甜食就做好了,根據個人喜好也可以切點陳皮碎粒或撒上白芝麻,趁熱吃,溫軟香糯,韌性十足,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一般帶到山坡上野炊的都是半成品,蒸熱就可以了。(切忌不要水煮,那味就變淡了)
其次我挺喜歡的是紅苕元子,那是我童年的最愛,作法可有意思啦,感覺像和美食玩耍。
紅苕即紅薯,紅薯品類繁多,我分別給它們取名為:燕子紅薯,娃娃紅薯,大白鯊,是不是萌萌噠很可愛啊?不過作紅苕元子的紅薯清甜香膩就行,背竹背簍從地窖里撿出淘洗干凈去皮的紅薯,用專業刮紅苕元子的利器使勁擦成紅薯碎未放入土碗中加上秘制五花肉切成指甲蓋大小的丁狀拌勻放微鹽墊底味上蒸籠蒸熟透,慢揭蓋再扣入盤里就成了,用竹筷挑起紅苕元子,香甜適中,那五花肉呀味覺倍兒爽。香飄四鄰,狗兒雞崽都會聞香而動起來。
還有掐碗豆尖下面條,鍋里放幾片用柏樹丫熏烤的香腸臘肉,別提那味鮮美的有多稀罕的了。
傍晚放牛回家,霞光點照山巒,映照在孩子們質樸的臉上,像群無憂的野鴨。我站在山坡上,想起王勃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大人們在遠方的家隱約呼喚自已孩子的名字,這樣的終究其一生,我們都不過是在追求自由的路上尋找心靈最后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