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下日歷,發現今天竟然正是來上海的一個月,想起一個月前拉著壞掉的行李箱汗流浹背地在青旅住下的那天晚上,真是孤獨。那種孤獨感是,你明明知道這種生活方式肯定會孤獨,這種形式的孤獨不可治愈,但神奇的是,你期待這個孤獨的未來。
但這一個月里真是太難熬了。
周一到周五實習要早起,周末要更早起來因為報了雅思班。一三五的晚上去健身房,周二周四晚做雅思作業。周末晚上稍微躺下都覺得對不起自己,約朋友見面擴充人脈。我就像上了發條打了雞血一樣生活,我沒有休息過。一有空閑的時間就感受孤獨在我身上行走。或宣泄孤獨,累癱在床上發朋友圈:”這座城市有多少人像我一樣這樣生活著,以不甘畫牢,以夢想為幌。”時而對他們回復的“注意安全”感到溫暖,時而看著他們回的“這就是生活”悵然若夢。
孤獨到了一定程度會成為一種不健康的狀態。宣泄都宣泄不出來的時候,我去讀《孤獨六講》,讀了第一張就感到共鳴,覺得自己被理解后孤獨也就少了一半。
以前的自己就很在乎孤獨感。每次媽媽進房間都不順手關門,對我來說就像窺探我的生活一樣可怕,我憤怒得不得了,每次都怒吼讓她關門,她不關的話就用力把門撞上以示我對隱私的及其重視。現在想起心里還能回憶起那種怒發沖冠的狀態和憤怒的心情。當自己獨處時,想和周遭世界完全隔離,窗簾拉上,窗戶關上開空調。安全感就來了。以前覺得這是病態的,和別人一個房間或者一張床睡覺就睡不著,后來住了宿,漸漸改變后,開始主動交朋友,可還是很渴望一個人的時間。于是從初中開始養成了一個人去泡書店的習慣。
現在當同齡人都去泡吧泡夜店時,隔離掉喧囂的泡書店和泡美術館對我來說簡直是享受。當你在書店閱讀時,你知道在這里沒有人在乎你,每個人的大腦都沉浸在書的內容里高度運轉,你也是,并沒有精力去在乎別人和周遭環境對你的影響。
你在這里獲得孤獨,卻享受孤獨,熱愛孤獨。只有聽到你和書中文字的對話,即使大腦在高速運轉,但這時的自己才是完全的放松。
現在的我在努力和孤獨和平相處,有時候還是不太控制得了它的肆意生長,昨晚和Marina聊起有時候對人際關系有點力不從心,這個俄羅斯學霸告訴我,當覺得對現狀無能為力的時候就去學習吧。這一下喚起了我閱讀時候的親切感。讓文字撫慰你,讓句子親吻你,慢慢的,你發現你突然被理解了。
而且不是被別人,是被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