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論語〉學習筆記451子張第十九14》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
【學習筆記】
今天是丙申年甲午月庚辰日,五月廿三,2016年6月27日星期一。
一,子游說,方今之世,儀式花樣越來越多,質樸的作風衰敗了。舉辦喪禮過分講究形式排場,這是損害了哀戚的真情。人子舉辦喪禮,只須極盡那哀情而止,不要追求形式。
二,子游是反對喪禮的人嗎?
張居正先生講解說,通過《禮記》考證,子游平時對喪禮研究頗深,非主張簡葬者,更不是反對喪禮的人。這句話是子游針對當時的時弊而發(fā)的砭石之辭。
三,不講形式排場,哀傷到哭壞身子,怎么看?
反對。
孔子也好,子游也好,曾子也好,孟子也好,都是反對的。后世發(fā)展出一些毀身盡孝的故事,真儒家反對這種行為。
四,這不是真情深重的表現嗎?為何反對?如果說反對排場鋪張,這能理解,至于說哀傷深重以至于不能自已,這是情不自禁,為什么也反對呢?
儒家講情,但更進一步講究禮,"發(fā)乎情,止乎禮",這份情不僅包括愛情,也包括哀情。哀慟的同時,也要安排好儀式,接待好賓客,如果一個人躲小屋里哭死,不算孝子。關于這一點,孟子闡述得極其細致深刻透徹。學習不越級,《孟子》時再詳述。
子游所說的"喪致乎哀而止",至今仍有警策作用。子游這種情理合一的精神,也值得今人借語反省。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論語>》張居正著
《論語正義》劉寶楠著
《論語新解》錢穆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論語譯注》楊伯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