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兒子去了國外定居,女兒也遠嫁了,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有五個,老伴已經走了二年了。”
“以前兒女們在家,都說我做的飯好吃。可現在就我一個人,做什么也不好吃,也不愿意做,每餐都是隨便應付一下。”
“一個人的生活,實在是太孤單了,連個說話的人也沒有,家里都沒有人氣,冷冷清清的。”
這是一個80歲的老人家,錄小視頻哭訴著自己的孤獨。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但年輕人外出,老人家獨守故居,就是這個時代的現狀。
很多人說,老人家可以跟著兒女們一起生活啊!可現實卻是各有各的難處,并沒有想像中那么簡單的。
老人家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那里有他的人情事故,那里有他的念想,都說落葉歸根,你說離開就離開也不容易。
再者,年輕人的生活習慣與老人家的生活習慣也不一樣,長久相處,總會存在一些矛盾。如果天天過得不順心,那還不如不要住在一起。
有些人也說,送到養老院啊!說實話,養老院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有些老人家就是覺得有兒有女的,住養老院總覺著不太適合,內心也有點抗拒。再一個就是住養老院費用也不少,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所以晚年的依靠在哪里呢?
父母養兒小,兒養父母老,天經地義的事。一個母親可以養大十個兒女,可十個兒女卻養不了一個母親,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前陣子,奶奶(老公的奶奶)打電話告訴她的兒女們,說現在腿發軟無力,走路怕摔倒,需要有人來服侍,讓他們商量看看怎么安排。
還好有個女兒離得近,立馬就過去照顧了,還帶著去醫院檢查了一下身體,好像是急性腦梗,醫生讓住院,但老人家不愿意,只拿了一點藥就回家了。
奶奶今年91歲,身體還算健康,能自己做飯吃,飲食起居都能搞定。爺爺已去世好幾年了,現如今一人獨居。
每次打電話回去,聽她說得最多的也是無聊、孤單呀!說天黑等天亮,白天等黑夜。吃飯等睡覺,可老人家覺少,又睡不了多久,就這樣躺著等天亮。
腿腳又不便,不能走太遠的路,就只能在自家房間里面走一走,不能鄰里間串門,自然就沒幾個說話的人。
平時就是這個房間坐坐,那個房間坐坐,就這么等著時間溜走。一個人的飯菜也不好做,也沒什么味口,有時隨便應付一下,能填飽肚子就好。
奶奶也從來沒有上過學,也不認識字,更不用談有什么興趣愛好了。所以每天的日子,就這么枯燥無味。
還說如今大好的日子,真心不舍得死,所以有點病痛就看醫生,不愿受折磨也不愿拖累后人。
聽著就很心酸,兒女們為了生計都在外奔波,就算有心想留守在老人家身邊,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上次聊過之后,我就給她老人家買了一個老年人專用的收音機,還讓妹妹買了點吃的順帶過去送給她。
房間里有了聲音也就有了人氣,不會讓人覺得死氣沉沉了。
奶奶說非常簡單好用,很容易就學會了,還說買給她的餅也非常合口味。我說合適就好,不用想著花了多少錢。
老人家就是這樣,生怕別人破費了,又怕受了人情沒法還。我說有您讓我們來孝順,其實是我們的福氣,應該要感恩您讓我們來行孝積福才是。
想想以后我們晚年的依靠又在哪里呢?也這么孤單寂寞嗎?是不是現在就要好好規劃一下了。
依靠子女,也得靠緣分,到時是什么情況,現在下結論還太早。
那現在我們可以做什么呢?我想健康排第一。
好好運動,保養好身體,有了健康的資本,其他的也就好辦了。
多多學習,充實的人生才不無聊。
多點興趣愛好,晚年約上三二個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娛樂,修養身心,也就沒那么無聊了。
趁年輕多賺點錢,要有點抵抗風險的能力,那樣才不會孤獨無助。
到時候是去養老院、組團養老還是與兒女們一起生活,都得看自己的情況而定,所以別想那么遠了,活好當下,做你該做的事,保持良好的心態,相信該有的總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