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經常有讀者留言說:“老了,還是不要和兒女住在一起,要有自己的老窩,兩代人住在一起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p>
確實如此!
尤其是在老人還能自理的時候,一來他們不愿給兒女們添麻煩,二來他們覺得還是自己住自在,也能好好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更不用給兒女做“倒貼保姆”。
有人說,可以把老人的晚年生活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60歲左右的十幾年。這時,老人的身體還很好,不需要人照顧,而兒女們的事業處于升期,又剛剛有了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幫助。
第二個階段是70歲左右的十幾年。這時,老人的身體偶爾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可能已經“耳聾眼花”,自己也開始意識到了老年的來臨。
第三個階段是80歲以后。這時,一次意外的摔跤就可能把老人送進醫院,不能自理的風險漸漸增大,非常需要身邊有人照顧。
在第一個階段,多數老人是不想住到子女家的吧。但到第二個階段之后,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在養老院和兒女之間,他們可能還是希望住到兒女家里。
鄰居57歲的張阿姨,已經在家照顧癱瘓在床的媽媽十年了,她也有好幾次想把媽媽送到養老院,但終究還是不忍心。而在老人還有意識的時候,她也是堅決不愿去養老院的。
張阿姨說:“有時夜里照顧媽媽累到崩潰,也會想媽媽這樣無意識的活著還不如走了,但我休息過來之后,還是希望媽媽能活著。尤其那次,媽媽在睡夢中說:‘我快要死了’,我聽到之后,真是淚流滿面啊!”
聽后讓人一陣心酸。
誰也不想這樣癱瘓在床讓兒女辛勞,但不得不承認,有兒女在身邊的晚年很溫暖。
一位68歲老人想去女兒家養老,但她說聽到女婿話的我愣了,才明白晚年能靠誰!
這是怎樣的一個故事,老人經歷了什么?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和思考?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自述人:68歲的苗阿姨
我姓苗,今年68歲。我一輩生活在農村,我和老伴都是老農民,我們都沒有正式工作,我們做過小生意,到廠里打過工,還搞過養殖,承包過果園,三百六十行,我們兩口子能干了36行。尤其是我老伴,干什么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一看到自己不掙錢,看到別人掙錢,就改行。我說了不算,只能聽他的,這樣天天瞎忙,一輩子也沒掙到幾個錢。
我們有一兒一女,女兒10歲的時候,我懷上了二胎,如愿有了兒子。女兒勤快,總幫我干活,學習還好,考上了大學,大學畢業后又考上了公務員。可兒子被我慣壞了,天天就知道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早早就不上學了。他沒有學歷,找不到好工作,和他爸爸一樣,這里干幾天,那里干幾天。
女兒結婚的時候,我問女婿家要了20萬彩禮。女婿是女兒的同事,他家境很好,親家都是體制內退休,全款買的婚房。也是看上我女兒安穩踏實,長得漂亮,性格好,又有正式工作。
當我要彩禮的時候,親家也覺得20萬元不少,但他們家拿得出,也就痛快地給了。這20萬元,我自己拿著了,沒有給女兒,也沒有給女兒嫁妝。女兒結婚我只給她準備了幾床被子,在我們村,像我們家這樣能一直供女兒讀大學,已經是對女兒很好了。
我也知道有個詞叫“扶弟魔”,但我沒有辦法啊,兒子還要結婚,還要買房子,還要給彩禮,我和老伴手里又沒錢。可總要幫兒子娶上媳婦吧,我不能看著他“打光棍”?。?/p>
也幸好有這20萬,我給了兒媳家8萬元彩禮。又湊了些錢,在縣城付了首付,給兒子買上了婚房,兒子終于結婚了。兒子有孩子之后,我就去帶孫子。
我這個兒媳啊!她真是一點活不干啊!我在她家帶孩子的幾年,每天都“累死累活”,所有家務都是我干,一天三頓飯也都是我做,我一邊帶孩子,還要一邊伺候他倆。
干活也就罷了,兒媳對我沒有一點好臉色,還呼來喝去。有次,我給孫子沖奶粉,水溫有點高了,燙了孩子一下。她竟然破口大罵,對我不依不饒。
兒媳在一個商廈上班,負責賣首飾,公司要求上班必須化妝。這可算是給她買化妝品找到理由了,她和我兒子每月都掙不了多少錢,但她花錢卻大手大腳。自己沒錢了,就讓兒子問我要。
她還總是“說話”給我聽,說誰家婆婆退休金8000元多一個月,都拿給兒子,當初就不應該嫁給我兒子。還說我嫁女兒要了人家20萬彩禮,卻只給兒媳8萬,說她沒有我女兒“值錢”!
我也看透了,我這個兒媳好吃懶做,等我老了,是指望不上她的!指望我兒子就更不可能了,他哪里做過家務,哪里會照顧人??!
想去女兒家養老,聽到女婿的話,我愣了
幾年前,我老伴生病去世了。孫子也上學了,我自己一個人回到了農村的老宅居住。本來我一個人過得也挺好,周圍都是多年老鄰居。可村里突然告訴我們要修高速公路,我們村需要拆遷。
雖然,我因此拿到了30多萬補償款,但房子沒了,去哪里住成了問題。我早就受夠了兒媳,我真的不想去兒子家!我想去女兒家養老!
當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女兒女婿的時候,女兒沒有說話,眼睛看向了女婿,女婿說了這樣一番話。
他說:“媽媽,養老不是一個小問題,你要是想去我們家住一兩天,當然歡迎??沙W?,就必須把養老這個問題放到桌面上來說清楚。
事到如今,有些話我不得不說,當年我和你女兒結婚,給你20萬彩禮,你全部給了兒子。這些年,你的‘老底’也全部貼補給了你兒子。你手中的30萬,遲早也是要留給你兒子的。
你身體好的時候,全心全意地給兒子家帶孩子,照顧兒子兒媳。我們家孩子你沒看過一天。記得那次,我媽媽做了一個小手術,想讓你幫忙帶一周孩子,你都斬釘截鐵地拒絕了。您不是在你女兒出嫁之前就對她說過嗎?‘奶奶看孩子是天經地義,姥姥帶孩子是多管閑事’!
那為什么幫忙的時候,都去幫你的兒子,養老的時候卻又要到女兒家養老呢?
本來我是不想計較一分錢的,我也根本不愿意要你一分錢,也不計較你帶不帶孩子。但現在你需要照顧了,卻只字不提你兒子養老的義務,開口就要住到我們家,我覺得非常不合適。
當然,你女兒是你辛苦養大的,她有贍養你的義務。她怎么孝順你、伺候你,我都不干涉,但是我不會給你養老,也不會同意你住到我家?!?/p>
聽完女婿的話,我一下子就愣住了。
我這個女婿,一直是不愛說話的,還總是笑嘻嘻的。這次卻一口氣說了這么多!還說的我無地自容!
我終于明白晚年能靠誰
我再也不想去女兒家養老的事情了,我不能讓女兒為難?。〔荒茏屗秊榱宋液团龀臣馨。?/p>
我現在終于明白了,我的晚年只能靠自己。
兒女孝順當然好,誰不想老了兒女能在身邊呢!但我的兒子、兒媳、女婿看來都指望不上了,唯一有點盼頭的還是我女兒,希望以后女兒能常來看看我吧!
女婿說的對,是我太偏心,但在我們村不都是這樣嗎?給兒子買房子、娶媳婦、帶孩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里有給女兒看孩子的??!哪里有把家產留給女兒的啊!
我就不該想去女兒家養老,白白害自己碰了一鼻子灰!
我打算在縣城租一個小房子,雖然現在我的身體經常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但好在還能自理。我還要好好注意自己的身體,能靠自己就再也不求兒女了。幸好我手里還有這30萬,這筆錢我是一分也不會給兒子了,我要用來自己養老。
老了,還是錢最實在?。?/p>
我現在算是明白以前老人們常說的那句話了——好兒子不如好兒媳,好女兒不如好女婿??!
我沒碰上好兒媳,又把女婿得罪了!好歹我還有一個女兒,她總不會不管我的。
曉角心語:
曾讀到楊絳在《記錢鐘書與〈圍城〉里》中的文字,她寫到了錢鐘書不要二胎的原因,錢鐘書說:假如我們再生一個孩子,說不定比阿圓(女兒錢瑗)好,我們就要喜歡那個孩子了,那我們怎么對得起阿圓呢。
因為擔心自己會偏心而不敢要二胎,在現實生活中,你曾見過這樣的父母嗎?
有人說:“多子女的家庭父母肯定會偏心的!”
也許吧!
但即便偏心再普遍,它也是不對的,對孩子的傷害也是巨大的。這位苗阿姨的女兒雖然常常沉默,但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中長大,她的內心會沒有傷痕嗎?當她剛生完孩子的時候,當她“坐月子”的時候,當她帶孩子累到崩潰的時候,難道沒有渴望過自己的媽媽能在身邊幫幫自己嗎?她還是會想到媽媽說的那句——奶奶看孩子天經地義,姥姥帶孩子多管閑事!
你多管的是誰的“閑事”呢?
是你自己親生女兒的事吧!
作家張愛玲寫母女關系可謂句句扎心,在她的《半生緣》中,也曾寫過這種微妙的母女關系。起初二女兒曼楨為了媽媽、為了弟弟妹妹、為了那個大家庭,一個人打三份工,和男友世鈞的婚期一拖再拖,那時的她愿意犧牲自己的一切來養家,來孝順媽媽。
但她的媽媽,卻為了大女兒曼璐口空許諾的給她大兒子的“美好前程”,做了曼璐的“幫兇”——讓曼璐的丈夫祝鴻才強暴了曼楨,置曼楨的死活于不顧。
最終,張愛玲這樣淡淡地寫到:“她(曼楨的媽媽)自己也知道,曼楨現在對她的感情也有限,剩下的只是一點責任心罷了。”
苗阿姨還在盼著女兒能給她一些溫情,但可能也僅僅是這點“僅剩的責任心”而已了吧。
今日話題:
你身邊,有偏心的父母嗎?
你身邊,有因為害怕自己會偏心而不敢生二胎的父母嗎?
你覺得,這位女婿說的話是有理還是過分呢?
你覺得,苗阿姨值得同情嗎?
(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