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過程
?小時候父母的那一代是自己的子女能夠吃飽穿暖就可以,在照顧自己上面也是側重這塊。因為家里面重男輕女加上有一個哥哥和弟弟,所以自己想要得到父母的愛基本上都是處于討好的狀態。很聽話,懂事。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哥哥犯錯了,然后爸爸把哥哥拴在樹上打,然后鄰居看不下去,幫哥哥去松開,哥哥就跑走了。當時自己很擔心和害怕。所以自己從小的狀態是不敢提要求,不敢拒絕別人,從小就很聽話,懂事,是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因為家里是農村的所以經常跟父母下地干活,村里的鄰居都夸獎是個乖孩子,懂事的孩子。
規規矩矩的上學,因為不想下地干活所以想上大學,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想遠離家鄉。記得上高中的時候,奶奶發脾氣不吃飯不喝水,具體因為什么事情大家都不知道具體的情況,好多人來勸也不管用。大家很著急。后來我跟奶奶去聊,聊開了奶奶的心結。奶奶因為嫂子拿了她的方便面沒有經過奶奶同意,所以很生氣。又不愿意告訴其他人,可能因為自己跟奶奶溝通過程中同理到奶奶,奶奶覺得我懂她。愿意把原因以及整個過程告訴我,慢慢地溝通和聊天,也從奶奶的敘述過程中把情緒進行發泄。后來嫂子道歉,奶奶解除心結。正常吃飯,那個時候還沒有接觸心理學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總之在鄰居眼里自己是個乖巧懂事又懂人心理的一個孩子。
大學期間選修了心理學,在一個課堂上由老師引導的靜心,引導式靜心。藍天,白云,還有海灘還有自己的想象。整個人被激活了一樣。后來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心理學協會成為副會長。組織大家看一些經典的電影,一起分享自己的夢想。
?個人成長開始是從結婚有了孩子之后,在這個過程中一開始是有想法想學育兒這塊,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育兒先育己,從此走上了自我成長之路。
一次次蛻變,一次次的傷痛,一次次的療愈。懵懵懂懂的走向了助人又助己的道路。也慢慢把自己在大學里的心理咨詢師的夢想在走進。
?剛上班的時候,那是第一次來大城市,第一次坐電梯,清楚的記得第一次坐電梯的時候忐忑,眼睜睜的看著電梯從自己要下的樓層往上走,那種著急,無奈,卻無能為力,后來自己摸索著下到自己所在樓層。從哪兒以后會幫別人,會問你到幾樓,幫別人按樓層,會教別人怎么樣。
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有人ā這么夸獎:善良,樂觀,充滿活力。像剛入社會的大學生一樣在人生中體驗第一次,充滿好奇同時也充滿擔心和害怕。從小養成的習慣對于權威人士有一種莫名的害怕,擔心老板不喜歡,不敢跟老板說話,因為是權威人士會緊張,也錯失了很多機會。后來在一點點的學習中,提高自己的覺察能力,同時看到這些跟自己小時候和爸爸媽媽的關系有很大的關聯,可以這么認為現在在社會上的很多無意識的舉動以及無意識地去做的一些事情基本上都是在小時候與父母的互動。
記得有一段時間自己的老板總是有意無意的大聲喊自己的名字,讓自己過來。想跟自己說點事或者是想到什么新的思路溝通交流一下,自己很不喜歡老板這種方式,同時又不知道以什么樣的方式拒絕自己的老板,這樣的事情持續了一個多星期。突然就覺察到這個情況怎么感覺這么熟悉,艷敏,艷艷。對,就是我小的時候,爸媽叫我的感覺,不管我在做什么都會叫我,我要回答,及時回答還停止我正在做的事情,及時幫助爸媽。心理學說過:看見即療愈。覺察到自己這個模式后。后期就沒有注意老板有沒有高喊著叫自己了。也許沒有了,也許有,只是自己不在意了。
?嬰兒期的時候母嬰分離這塊沒有分離好,不能接受分離和分開。有句話說的好,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道理知道。可是心里不接受也不愿意。自己培養了一年的一個銷售,要給到其他組,對于自己來說這是非常大的挑戰。在工作中我基本上把同事當成了家人,突然的分開很不bengk舍得,情緒比較大像個小女孩一樣,這恰恰也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跳躍式的成長,痛的越深,發現成長的越大越快。這次情緒化的事情成為我成長式上由一個小女孩到女人的歷練,同時也看到自己小時候的母嬰關系,自己在小時候和母嬰還是一體的感覺。
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同時也不斷的看到自己舊有的模式。有件自己覺得不公平的事鬧到上面老總那邊,當時自己的感覺就是不公平,自己覺得不公平,事情不應該這么判,應該還有更合理的解釋。感覺自己是受害者。整個人的狀態是緊繃的,縮在一起的,是受傷的,委屈的。帶著情緒和shuhu
各個部門溝通,溝通的過程中以及后來自己都是處于受害者模式,覺得這個事情不公平。再后來寫覺察日記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同時對應自己小時候的模式,有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弟弟,家里又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小時候自己在洗衣服在做飯在下地干活,弟弟和哥哥在外面玩樂,對于這樣的情況,爸媽的解釋是他們不會干,他們是男生。自己從內心深處認為父母是不公平的,是偏心的。所以很多事情自己看一件事會覺得不公平,會覺得自己受委屈,處于受害者模式中。看見即療愈,后來再出現這樣的情況,自己及時的覺察能發現自己的舊有模式。
也很感謝爸媽給我提供的從小生長的環境,因l為需要下地干活,所以我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為了逃避家務勞動自己騎車到縣城讀書,各個學科都有,尤其對心理學比較上癮。因為爸媽從小灌輸的概念,讓自己乖巧懂事,得到大學老師的青睞,成為心理學協會的會長。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安排的,可以用科學詮釋也可以從心理學角度反映。
在另外一件事的發生給到我一些啟發,其實不止是自己,其他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也多少一些挫折,遇到一些解不開的心結,還有很多人潛力沒有發揮,想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分享自己的成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同時也可以幫助到別人。
人本主義心理學更多的研究對于健康人群的潛力如何發揮,除了自己不斷覺察,學習還有可以在人生中樹立目標,腳踏實地的走下去。
由一次次事情的發生,覺察,發現舊有模式,慢慢更新成新的模式,看著自己一點點由嬰幼兒慢慢長大在這個過程中有驚喜有痛苦也有輕松。由育兒到育己到現在想由自己一己之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