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奇跡》讀后感

說說24-29的感受

24、觀照自己的骸骨??以你舒服和姿勢躺在床上、墊子上或草地上,不要用枕頭。?開始隨順你的呼吸。?想象你全身只剩下一副白森森的骸骨,躺在地面上。?輕輕地微笑,繼續隨順你的呼吸。?想像你所有的肌肉都腐爛、消散,只有骸骨躺在地上,想象骸骨已埋葬在地下,躺了八十年。?仔細面容你的頭骨、脊椎骨、肋骨、髖骨、腿骨、臂骨與手指骨。?保持微笑,極為輕柔地呼吸,心與大腦皆澄澈,寧靜。?你會了解那副骸骨不是你,你的色身不是你。?你與其他生命合而為一,不朽地活在樹林與草地中,在其他人身人、在鳥獸間。在空中,也在海浪之間。?骸骨只是你的一部分,你無所不在,無時不在。你不僅是色身,甚至是受、想、行與識。?持續觀照二十到三十分鐘。

?25、尋找你出生前的本來面目??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隨順你的呼吸。?集中注意力在你生命的起點——A.?了知到那也是你死亡的起點。?了悟你的生命和死亡同時存在顯示:此之所以存在,是因為有彼。如果彼不存在,也就不可能有此。?了悟到生命與死亡的存在,是相互依存的:其中一個是另一個的基礎。?了悟到你同時既是你的生,也是你的死,這兩者并不敵對,而是同一實相的兩面。?然后,專注在這雙重顯示的結束點——B,它總是被誤稱為“死亡”。?了悟到到A這前與B這后,其實沒有任何差別。?找尋你在A之前與B之后的本來面目。??

26、觀照一位逝去的摯愛??以你覺得舒服的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開始隨順你的呼吸。?觀照一位逝去的摯愛,不論他走了幾個月或幾年。?清楚地了知他全身的筋肉都已經開始腐化,只下了副骸骨靜靜地躺在地下。?清楚地了知到你自己的筋肉仍在這兒,仍在你的身上,仍然有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的聚合。?想想你和這個人過往與如今的互動。輕輕地微笑,隨順呼吸。?像這樣觀照十五分鐘。?

27、了悟五蘊皆空??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開始調整你的呼吸。?觀照五蘊(色、受、想、行、識)和合中的空性。?逐一思維五蘊中的每一蘊,要了悟一切都在變化,即是無常,也是無我的。?五蘊的和合就如所有現象的聚合,都依循著相互依存的法則。?它們的聚合消散,就如山頂云霧的聚合與消散,既不要執著,也不要否認五蘊。?要了知,喜歡與厭惡都是現象,屬于五蘊的和合。??清楚了悟五蘊是空的,是無我的,但它們都是絕妙非凡的存在,就像宇宙中所有的現象,或存在任何地方的生命一樣奇妙。?試著了解五蘊并沒有真的生滅,因為它們本身就是終極實相。??借著這個觀照,試著了悟無常是一個概念,無我是一個概念,空性也是一個概念,你就不會被無常、無我和空性的概念所囚禁。?你將看到的空性也是空的,而空性的究竟實相與五蘊的究竟實相,其實并無差別。??修行者必須徹底練好前面五個練習后,才能做到這項練習。練習時間視個人而定,可能是一個小時,也可能是兩個小時。

??28、慈悲地觀照你最恨的人??靜靜地坐著。?呼吸,輕輕地微笑。?觀照那個最讓你受苦人的影像,觀想他讓你最恨,最輕視或最厭惡的特質。?試著檢視這個人的日常生活,什么會讓他快樂,什么又會折磨他。?觀照這個人的“想”:試著看透這個人依特何種思式與推理方式。?檢視這個人希望與行動的動機是什么。?最后,思維這個人的識。?看看他的觀點與知見是否開闊自由,是否被任何偏見、狹隘心胸、憎恨或憤怒所影響。?看看他是否是自己的主人。?像這樣繼續下去,直到你感到慈悲在你的心底生起,猶如一口充滿了清新之水的井,而你的憤怒與怨恨已然消散。?對同樣的人,反復地做這項練習。?

29、觀照他人的痛苦,生起慈悲??全珈趺坐或半跏趺坐。?開始隨順你的呼吸。?選一人就你所知最痛苦的人或最痛苦的家庭,或最痛苦的一個社會團的情形,作為你觀照的主題。??以個人為觀照主題時,盡量看出那個人正在經歷的一切痛苦。從色身的痛苦(疾病、貧困、身體的疼痛)開始。最好,開始思維由“受”所造成的痛苦(內在的矛盾沖突|恐懼、仇恨、嫉妒與內疚)。然后,再看看出“想”所造成的痛苦(悲觀、以陰郁狹隘的心態思維所面臨的問題)。看看他的行,是否被恐懼、失望、絕望或仇恨所驅使。看看他的識,是否因為他的處境、煩惱、他周遭的人、他所受的教育、宣傳或制憲自制而封閉起來。??禪觀這些痛苦,直到你的心生起像一股清泉般的慈悲,直到你能了悟那個人是因為環境與愚癡而在受苦。你決定盡可能用最安靜、最謙遜的方式,去幫助那個人脫離當前的困境。??以家庭為禪觀的主題,仍遵循相同的方法。先觀照一個人的所有痛苦,然后再觀照另一個人,直到檢視整個家庭人的痛苦。了悟他們的痛苦就是你自己的痛苦,你不可能譴責這群人中的任何一個人,你必須盡可能以最安靜、最謙遜的方式,幫助他們從當下的困境中解脫出來。?以社會為禪觀的主題時,可以拿一個國家的情形當例子,而這個國家正飲受戰爭或其他不公、不義現象引起的痛苦。盡量了悟每個卷入這場關鍵的人都是犧牲品,沒有人希望繼續下去,包括那些彼此斗爭的黨派,或看起來相互對立的兩派。了悟并非只有某個人或少數幾個人,要為這種情形而遭受譴責。

這五點讀著和做起來都狠困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