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魚想外婆,很想很想很想。
外婆是臨近中秋時候離開的,正是阿魚大學剛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離外婆生日不久的時候。
外婆離開后的三年里,越是臨近中秋,阿魚便越覺悲涼。就像是被尖利細密的蛛網包裹了心臟,勒出了血、勒破了心。
阿魚會開始在夜里無端地流淚,會莫名覺得委屈。阿魚心中有遺憾有愧疚有不安,因為沒能見到外婆的最后一面,因為陪伴外婆的時間太少太少,因為能夠為外婆記錄的回憶太少太少。
阿魚依戀外婆,自小就像強力膠般黏在外婆身邊。可,當外婆離開,阿魚想要為外婆留下些什么的時候,卻發現,除卻外婆對自己的疼愛以外,阿魚一無所知。阿魚不知外婆年輕的時候是什么樣子,不知外婆有過怎樣的經歷,也不知外婆是否還有什么未實現的愿望。
每年離外婆生祭不遠的時候,阿魚會瘋狂地想念外婆,會死命地去搜刮記憶,想著,即便是那樣幾片單薄的回憶,也一定要把它們記錄下來。
時間是最殘忍不過的東西,阿魚不想隨著時間一點一點遺忘有關外婆的痕跡。
2
在阿魚的記憶里,外婆是一個笑瞇瞇的無所不能的老太太,就像是紅樓里的老太君,是一個家族精神支柱般的存在,是庇蔭阿魚這些小輩的保護神一樣的存在。小時候的調皮搗蛋的兄弟姐妹,只要躲在外婆身邊,爸媽總是無可奈何的。
外婆性子極好,言語也少,從不曾與人拌嘴爭吵。反倒是外公性子更急些,愛碎碎念,也容易生氣。又因為外公更加嚴肅些,因此阿魚這些小輩更親近外婆。
阿魚最是親近外婆,有了小秘密和委屈都只和外婆說,連魚媽也不告訴。外婆是唯一一個會聽阿魚傾訴委屈的人。魚媽嚴厲,不喜歡阿魚露出過多的小女兒家的姿態,阿魚的委屈在魚媽看來多數都是不夠成熟的表現,所以阿魚對魚媽向來報喜不報憂。
外婆是不同的,外婆會耐心地傾聽,會摟著阿魚說阿魚乖阿魚不傷心了外婆給你做好吃的,會偷偷塞給阿魚零食,告訴阿魚那是連姐姐哥哥都沒有的,吃完就不能不高興了。
外婆于阿魚而言,是脆弱時候最溫暖的依賴。在外婆面前,阿魚可以不用成熟懂事,在外婆面前,阿魚是可以滿腹委屈可以嚎啕大哭可以撒嬌耍賴可以偷懶耍滑的。
3
外婆也是神秘的。
外婆不識字,卻可以記得一長串的神仙名字,會請神送神。每年家里年節的祭祀都是由外婆主持,連外公都插不上手。
外婆還會好多的土方,阿魚小時總是肚痛,外婆揉搓幾下,立下幾根水筷子便能好。
年節去往寺廟,外婆會引著阿魚一個一個地拜神,每拜一個,外婆都會念念有詞,說上好大一段。外婆說,這是在給阿魚祈福,讓神仙保護阿魚身體康健、學業有成。
小時阿魚對此崇拜異常,稍大后也染上過以為自己什么都懂的臭毛病,跟外婆講些要相信科學的話。
外婆當然辯不過阿魚,當然也不理會阿魚。依然該拜佛拜佛,該背經背經。
阿魚一直不懂得外婆的堅持。直到外婆生病時候,難得一次出游經過寺廟門口時,看到外婆像是恢復精神一般虔誠參拜的時候恍然,這是外婆一生的信仰吧。
阿魚很羨慕外婆,有著可以堅持的信仰,外婆的慈悲源于此,好脾氣亦源于此。阿魚也很感謝外婆有那樣堅持的信仰,在離去后,可以讓阿魚找到那樣一種方式去懷念,去祭奠。所以每年的中秋,阿魚會到寺廟,拿出積攢了一整年的誠心去參拜佛祖,去轉經,去僧人們做早課的佛堂聽聽念經的聲音,當作是代替外婆完成一年的功課。
4
外婆是阿魚深愛的長輩,當外婆離去,阿魚再不愿觸碰那些代表著外婆的特殊事物。
辟如中秋。
佳節發悲音并不妥當,但阿魚想著遠在他鄉,無法去到外婆墓前和外婆絮叨絮叨,那么向明月敬上一杯清酒也算是聊表思念,有個寄托了。
不忍更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