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第一式,我們還是鞏固一下我們策劃思維的“硬讀格式”語句表述:
“做……事,關鍵在于……。要針對……,鑒于……的形勢,發揮……的優勢,本著……的原則,運用……方法創新,通過……等步驟,經過……時間努力,實現……的目標。”
我們現在參照《隆中對》的對策,前面幾章我們講到了“做造逆(復興)的事,關鍵在于人謀,要針對曹操不爭、針對孫權求合,簽于……形式……”
我們再回顧一下《隆中對》的劇情:“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命,抑亦人謀也。”
這一段提出了“課題”,點出了“道理”。即“我們要做造逆的事,關鍵在于人謀。”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之爭雄。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這一段說明了我們要針對的“對象”以及我們針對不同對象所采取的態度。也就是“要針對曹操不爭、針對孫權求合。”
接下來就要講環境了,在當時的環境,諸葛亮是如何來給劉老板分析當前局勢的?我們看文章: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總結一句話就是“主公,荊州是個好地方,咱們要取,易如反掌。益州更是天府之國,地區險塞,易守難攻,是我們發展的好地方啊”。
這是諸葛亮對環境做出的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所謂靜態分析:“咱們現在勢弱,應該先去交通發達的荊州搞一波大的,搶錢搶人搶地盤;”所謂動態分析:“等搶完資源之后,我們就去把益州打下來,作為我們的革命根據地,益州山高水長,易守難攻,可以好好猥瑣發育,等發育好了,再徐徐圖之。”
諸葛亮的靜態與動態分析,對商務策劃是有價值的,商務策劃對市場形勢的分析也有靜態和動態之分。
所謂“靜態分析”是指對于當前相對不變的環境因素進行機會分析;
所謂“動態分析”是指對未來勢必發生變化的環境要素進行機會分析。
我們在漢語硬讀格式中用“形勢”語句來表達市場環境,“形”是指靜態看客觀要素的格局,“勢”是指動態看客觀要素的變化趨勢。
在商務策劃領域,環境要素就是我們習慣所稱的“市場”。你要做策劃,市場環境不得不去了解,那么決定市場環境的因素有哪些?
市場環境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政治、經濟、科技、文化。
我們通過分析以上四個因素來發現市場機會,認清市場形勢,接下來就要抓住市場機會,這就需要擁有競爭優勢,沒有一定的優勢,即使發現了市場機會也無濟于事。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指出了劉備所處的環境——荊州、益州形勢有利,機會大好,可是,劉備具備相應的競爭優勢去抓住這個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