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給人生找一個立足點——《論語》選讀二
文/酒中張志強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 此章的重點在“君子務本”四字,意思是君子要在根本上下功夫。其實不只是君子,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必須找到一個人生的立足點,精神的依托點。有了這個立足點,依托點,就能獲得精神的自足,才能找到自我的發展之道,才能走在一條朝圣的路上,而不至于在滾滾紅塵的繁華喧囂中迷失。
有子認為人的立足點應該在孝、悌上,這也正是中國儒家思想的可貴之處,他們把人的立足點不是放在超驗的,遙不可及的上帝或來世,而是放在最日常化的家庭成員的情感關系上,讓人從人性中最自然,最本真的情感出發,走向與整個社會的融合,完成人格的塑造。
孝悌何以能成為人的根本?
一個人懂得了孝,便有了恭敬之心,感恩之心,有了恭敬、感恩之心,便會獲得內心的平和。這種感情推及到家庭之外,便是忠。一個人能守悌道,推及到家庭之外,便是“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四海皆兄弟,則有謙讓而無征伐,無征伐則無怨恨,無怨恨則有大愛。所以孔子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很多動物也表現出父母對子女的愛,但動物和人不同的是,動物在幼崽長大后,會選擇分離。只有人類,雖然父母對子女的愛也是以分離為目的,(“世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想不起來是誰說的了),但子女卻以孝的方式向父母回歸,報答父母,并把它當作一種文化傳承下去,這是人和自然界其他動物最根本的區別。所以說,孝悌是人之根本。
文化性是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屬性之一。
2010-10-15 21:02
祁連耕夫:
非常之好。請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