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份,我被醫院檢查出的“孕7周”逼迫回鄉,此時大女兒才1歲7個月,正是對大城市充滿激情的年齡。
糾結好久,考慮方方面面的原因,權衡各方面利弊,最終和老公決定回我娘家待產,同時照顧女兒。
從廣州回娘家,接近十幾個小時的車程,小家伙除了吃喝、玩樂、睡覺,基本上沒鬧騰,反而與火車上的小哥哥小姐姐玩得很開心。而我則在她睡覺的時候,才顧及到心里的五味雜陳。畢竟回鄉,諸多不便,尤其擔心小孩的教育與飲食問題會不會滯后。
當火車停在家鄉的土地上時,一下子涌上心頭的親切感,讓我迫不及待想立刻回到家。父親去車站接的我們,七十多歲的老人家,頭發花白,滄桑的臉上刻滿歲月的痕跡,皮膚被工地上的烈日曬得黝黑,雖然穿戴整潔,但整個人看起來是那么矮小又瘦弱,完全不是印象中那個高大又年輕力壯的父親。
他買了站臺票上車找到我們,寒暄幾句迅速幫我拿出行李下車。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逗女兒,這個平時對我們幾乎沒有笑臉的老人家,對他的外孫女可完全不一樣,滿臉的笑容與疼愛,即使女兒對他表示很生疏。他跟我說的話很少,但卻句句讓人感動得想哭:“回家有你媽照顧你們,生活上什么都別擔心,你自己心情也要好…”
奔波十幾個小時,終于到家了。家門前綠樹成蔭,滿眼的青枝綠葉,讓心情頓時大好,精神抖擻。還是記憶中的家,只是也有些變化。
院子里子長出了幾棵之前沒有的枇杷樹、桃樹,并且都已經有了小小的果子。院子旁邊是我們小時住過的老屋,載滿兒時記憶的老屋,在歲月的洗禮下,除了幾處瓦片疏落,幾處磚墻破損外,依然靜默又偉岸的矗立在那片土地上,只是現在感覺似乎變矮變小了許多。老屋前面,是母親鋤出的一片小菜園,剛下種了一批黃瓜,青菜什么的,說是為了讓我和孩子們吃上純天然無農藥的蔬菜而準備的。
回到家時,已經過了吃中午飯的時間,但母親還是做好了簡單又營養的午餐,幾個家常小菜,一鍋雞湯,吃出了小時候過年的幸福感。小家伙填滿肚子就滿意的睡覺去了,我也抓住機會睡了個飽覺。
我們是在聽見有人來家里串門兒的說話聲中醒來的,好奇的小家伙要出來看個究竟。原來是村里的長輩來看望我和女兒,接著陸陸續續整個留守在村里的人都來看我們了,有嬸嬸,有婆婆,她們基本上都是人手提一二十個雞蛋來的。一下子家里熱鬧起來了,大家都來逗女兒,但小家伙明顯很認生,一個勁兒只往我懷里鉆,倒也不哭不鬧,只是好奇的觀察著這些人的行為和表情。
村里的晚上很容易到,一會兒就天黑了,聚集在我家的人也都各自回家了。隔得近的人家,已經亮起了燈,廚房里的煙囪慢慢升起了裊裊炊煙。月亮悄悄爬上天空,星星眨著眼睛開始講故事。回家的第一天就這樣過去了。
有意思的是第二天一大早,小家伙對我說:“媽媽,坐地鐵,小蠻腰”。這個話題,著實讓我思考了一番才想好怎么回答她。于是,吃完早餐,我就帶著她,去看家鄉的田園風光。
樹上的小鳥無疑是最能吸引人注意的,這些小鳥一會兒停在樹枝上“嘰嘰喳喳”熱烈地討論著什么,一會兒“咻”地一聲在天空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后來一直覺得,經常觀看小鳥,其實很能鍛煉小孩的反應能力。
地上正在趕路的小蟲子什么的,也會阻擋我家小家伙的腳步,時而停下來觀察它們的世界,時而不停的問我“媽媽,這是什么”…諸如此類一百萬個為什么。
路邊的房屋建筑、花草樹木、石頭沙子也不能幸免逃脫小家伙因驚奇而睜大的眼睛,以及躍躍欲試的小手,于是老母親又是一番反復解釋說明。
日子就在我們適應新環境,養出每天都要外出的習慣中慢慢過去了。如果你此時要我說出到底在鄉下好,還是在城市好?我想我不一定能給出答案。
我一開始,其實很不適應家里鄰居間的串門兒,對這個串門兒風氣的容忍程度,真的磨光了我整個懷孕初期的心力。暫且不說串門兒氣氛有多吵,就說單次串門時常有人可達一個上午或一個下午,同一人一天串門次數最高可達五次。聊什么呢?聊得最多的就是別人家的事,別人做了什么事,怎么不對,應該怎么做等等,各種偏見與八卦。
我一直對農村人的淳樸與善良深信不疑,面對這樣的串門兒,我也盡量去理解她們的生活方式和認知局限。但是這種串門兒確實對我造成了比較惡劣的影響,女兒晚上睡不了整覺,我也跟著睡不好覺,本來缺覺缺精力的我,白天又要花巨大精力陪她玩耍。根本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有時還因為別人串門影響女兒睡午覺,所以,對串門兒有段時間真的是深惡痛絕。
除了串門兒,還有與村里人的教育觀念,沖突也比較大。有時候她們善意的建議,即使我不贊同,我也會禮貌性的回復一兩句。但事情越來越不受控制,隨著她們后面越說越多,我開始變得偏執了,跟她們對著干或者不理會,不過這樣,我的心理也并不好受,我的母親會經常說我不懂禮貌。
可即便如此,我還得在鄉下待著。與母親過了一段比較別扭的日子后,我慢慢想通了,開始更多的帶女兒出去玩,更多的參與她的游戲與學習中,把精力放在積極的進步上。此時母親也為我爭取到了一定的空間和環境,她盡量不在家里待,這樣來串門兒的人就少了很多。我有了自己的時間了,日子又開始不斷注入各種快樂的因子。
每天清晨,我和小家伙起床,吃一碗粥或面條,再拿兩個剛煮好的新鮮雞蛋,相互碰一碰,最后喝杯牛奶,就著觀看門前樹上的小鳥,享受一頓營養早餐。
接著我們開始聽音樂聽律詩,然后去院子里摘一些新鮮的枇杷、桃子、黃瓜解解饞。小家伙也會跑到門外玩沙子,我從來沒有想到沙子居然有那么多玩法,也沒有想到我對這些東西的創造力居然還有二次提升。我們在沙子上畫腳印、做鳥巢、堆小山、建水溝…
又或者是在家玩一些親子游戲,我曾經把面粉替換成了糯米粉,于是做面條的計劃變成了做冰淇淋,糯米粉加點水真的好滑,引得愛干凈的小家伙不斷清洗她的小手。我們也做過插花游戲,原材料都是采自于大自然的杰作:小雛菊、狗尾巴草、沙子、水。
下午我們一般都會選擇睡一個午覺,然后去戶外活動。我不得不承認,戶外活動對我和女兒的影響有多優秀。
我們在去往戶外的路上,與小雞、小狗、小牛親切地打招呼,小動物們的反應是我們快樂的源泉。摸樹皮樹根、比樹干粗細、撿掉落一地的樹葉、在破墻邊躲貓貓,也是我們經常干的事。有時候樹林中一晃而過的小松鼠,會讓我倆不約而同地大叫起來,然后激動地討論剛才我們看到的一幕。
我帶女兒在戶外模擬過烏鴉喝水現場,可惜以失敗告終,原因是我們帶的瓶子太大了,投進很多石頭仍然表現不明顯。再加上出去的時候,天氣還太熱,蟲子又一個勁兒抓著小家伙不放,不得已回家改用小塑料杯子,才讓這個游戲得以圓滿結束。不過戶外烏鴉喝水的情景,在小家伙記憶里應該還是比較有趣的事情,這也是后來我和小家伙一起回憶當天這個場景時,她表現出一臉興奮的結果告訴我的。
每次在戶外,我都會引導小家伙看看天空,感受天空的廣闊,除了想浸潤她的心胸外,也想優化她的視力。并且家鄉的天空,實在是美得讓人無法抵抗,顏色是純凈的湛藍,深邃高遠,廣闊無垠,變幻莫測,與之伴隨最多的是那潔白的云朵,有的像棉花,有的像羽毛,在天空交織出各種美麗的畫面,再加上偶爾闖進來一只或一排排小鳥,頓時,整個天空美得讓心里似乎空無一物,只剩下這片天空。
我見過一個下雨后的天空,那真叫一個驚嘆!一小團一小團的白云,密集的堆滿一片靠著山的天際,之上是幾抹絲帶白云向外呈擴散狀,再上一層是一層厚厚的云朵下向下不斷灑下的“云雨”。當時我真的以為我看見了天上的銀河外泄,覺得自己離天空好近,也特別渴望的想象天上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樣的。我甚至因為拍不出天空的美而懊惱,責備自己以前在學校沒學好攝影,也有沖動決定以后只拍天空,一定要成為拍攝“天空”中的行家。
小家伙也是喜歡天空的,有時候我在拍其它景物時,她會手指天空,說:“媽媽,sky,sky ,好漂亮,快點兒拍”。我當然是放下手上的事,第一時間滿足她的指令。
遇到下雨天,雖然不能外出,但我們也會有一些活動。我們會把小杯子、小碗各種容器拿出來接水,聽雨水“滴答滴答”落在里面的聲音,也會觀看雨落到地上濺起的水花,小家伙說那像噴泉。雖然讓她不要淋雨,但她偶爾也會趁我不注意,偷偷將小手伸出接水,一個轉身被我發現,于是我倆哈哈大笑起來。
雨后最喜愛的活動就是觀青蛙,先是聽一陣青蛙開會、歌唱比賽,接著就會有青蛙跳出來,在地上賣力地向它們的觀眾表演。蹦蹦跳跳呱呱叫,樣子確實可愛。小家伙剛好學了一首關于青蛙的歌,不由地哼出來為這些“表演家”伴奏。
小家伙當然不僅僅只是有我一個玩伴,鄰居家的小哥哥小姐姐,一到周末就有大把時間陪她玩。最受歡迎的游戲是過家家,為此我很感謝這些小朋友,引導閨女產生那么多的想象空間。一個逛街買東西的游戲,就會讓她們開心地玩一個上午。
外婆及村子里的人,也實際教會了她一些有趣的事物,愛表達也許是其中的一種,還有禮貌待人也是。小家伙年紀小小,就差不多能準確地喊出對村子里人的稱呼了,比我還厲害,我到現在還有些人不知道該怎么稱呼。有段時間,家里來人串門兒,她都會指定椅子讓她們坐,然后“指揮”我倒水。
小家伙每天都精力充沛,隨便一件小事物都能令她開心得“咯咯”直笑,這給大人帶來了極大的感染力,再累再生氣再不好的情緒都會被趕走。
在這個階段,她的學習力也是很突出的。尤其是對英語,到現在22個月,已經掌握了一百多個單詞,而且還經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自信快樂,又充滿興趣的對待英語這件事,無疑給老母親做了表率。
正是因為這樣有好有壞的生活環境,有這樣積極上進,可愛活潑的女兒,還有自己不斷思考的進取之心,讓我開始對現在的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并且正在行動中。
這樣歡喜的狀態,是我以前不曾遇到過的,我現在開始滿意當下的生活,并會不斷提升自己,為未來小家庭的幸福生活做好各項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