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與贊揚,適當的表揚可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喜歡并且愿意去做一件事。
然而,表揚也是個技術活,用錯了方法,不但起不到鼓勵的作用,反而有可能毀掉孩子嘗試的勇氣與信心。
判斷自己對孩子的表楊是否合格,有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看孩子的后勁兒足不足,即孩子是越表揚越有動力,還是越表揚越不敢面對挫折?
文丨 國館
1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是小溪媽媽一直秉承的教育理念,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她便告訴自己,以后要多表揚自己的孩子,因為表揚能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樂觀。
“孩子,你真棒!”
“寶貝你真聰明!”
“哇,你好厲害?。 ?/p>
……
這些表揚的話成了小溪媽媽的口頭禪,孩子做好了作業、孩子參加完考試、孩子贏得了某項比賽等,小溪媽媽總是不吝嗇她的表揚之辭。
剛開始時,效果似乎不錯,聽到表揚后的孩子變得更加興奮、主動,臉上總洋溢著快樂、自信的神氣。
可慢慢的,情況卻變得不妙,學習興趣降低,學習成績下降,連自己最喜歡的鋼琴也很少練習了。
更糟糕的是,媽媽稍一批評,孩子就受不了,眼淚嘩嘩往下掉,不能受一點委屈,很多原本喜歡的事情現在都不愿去嘗試了。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小溪媽媽最大的疑惑。
或許,卡羅爾·德韋克的實驗能給出答案。
2
為了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和她的團隊進行了一個長達10年的實驗。研究的對象為紐約20所學校中的400名五年級學生。
第一輪實驗:
拼圖測試,測試題目非常簡單,幾乎所有孩子都能出色完成。測試完后,研究人員會把結果告訴他們,并附一句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會將孩子隨機分成兩組,分別得到不同的表揚。一組得到的是關于智商的表揚,如:“你真聰明”,“你很有天分”等。另一組得到的是關于努力的表揚,如“你剛才一定很努力”等。
第二輪實驗:
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可自由選擇。
結果是:在第一輪中被夸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簡單的測試。
這是為什么?
德韋克寫道:“當我們夸孩子聰明時,等于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b>
把孩子拔得越高,孩子就越害怕失敗的落差,最后退縮在風平浪靜的原點,不愿嘗試,不愿挑戰,哪怕邁出小小的步伐,也是小心而謹慎。也就不難解釋,小溪為何對原本擅長的領域都不愿去嘗試了。
不恰當的表揚方式,很可能毀掉孩子嘗試的勇氣與信心。
3
第三輪測試:
所有孩子參加同一測試,難度很高,結果是所有孩子都失敗了。然而,面對失敗,兩組孩子的表現卻大不一樣:
那些被表揚為聰明的孩子,整個過程中都非常緊張,抓耳撓腮,結果出來后,又是沮喪異常,懷疑自己不夠聰明。相反,被表揚為努力的孩子,過程中非常投入,即便失敗,他們也認為: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
第四輪測試:
測試的難度與第一輪相近,比較簡單,測試出來的結果卻不免讓人震驚。
那些被夸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表揚為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夸獎孩子聰明,等于告訴孩子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因為天賦,所以成功,而一旦面對失敗,往往歸咎于自己的天賦或是能力,沮喪于挫敗感異常強烈。所以,一旦小溪面對挫折或是批判,很容易歸咎于自己天賦或是能力不行,強大的挫折感讓他淚如雨下。
不恰當的表揚方式,不但不能激勵孩子,反而讓孩子在面對挫折與失敗時不知所措。
4
有位媽媽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對她說:“你的孩子有多動癥,學校里就他表現最差,最好帶他去醫院看看?!闭Z氣中帶著輕蔑與不屑。
回來的路上,孩子問媽媽老師說了些什么,媽媽強忍著心酸,對孩子說:
“老師表揚了你,說寶寶原來只能在板凳上坐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全班就寶寶的進步最大了?!?/p>
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飯。
小學一年級期末考試,全班50名同學,兒子的排名剛好在50名,媽媽被老師請去了學校,談了好久。
回來時,看到兒子坐在沙發上,不敢看媽媽,也不敢作聲,媽媽對孩子說:
“老師對媽媽說,你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就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21名?!?/p>
媽媽看到孩子沮喪的臉上充滿了陽關與決心,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早上,去得比平時都早。
初三時,孩子已經不在差生行列里了,老師對她說:“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
對媽媽來說,孩子的進步已經足夠大了。媽媽懷著驚喜的心情對孩子說:“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p>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去學校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重點大學錄取了。
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媽媽的手上,眼睛的淚水早已忍不住往下掉。
這樣的媽媽確實令人敬佩,不僅懂得欣賞自己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她懂得如何通過鼓勵,一步一步激發孩子學習與進步的激情,朝著更前的方向進步。
一分鐘到三分鐘、細心、努力,這正是對孩子行動過程的表揚與鼓勵,相對于聰明、厲害、有天賦而言,這樣的努力更有力量,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與動力。
所以孩子成功了。
5
表揚往往分為兩種,過程取向的表揚(表揚孩子非常努力)和結果取向的表揚(表揚孩子非常聰明),然而,兩種表揚的結果卻有著出人意料的差別。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指出:在以“感覺滿意”養育孩子的年代里,卻有著驚人的事正發生在兒童身上,那就是他們比以前更加沮喪了。
小溪媽媽的表揚或許能讓孩子“感覺滿意”,卻不一定能帶來“表現滿意”,當小溪發現自己的表現(不好)和感覺(很好)不相協調時,孩子會倍受打擊,心情沮喪。
而孩子為了維護表面的滿意與成功,他將不再愿意去嘗試那些原本擅長的東西,因為一旦表現不好,很可能會毀掉他內心深處已經認定的“聰明”、“厲害”、“很棒”等。
如果我們的媽媽還在執著地表揚著自己的孩子有多聰明、多厲害,那么很有可能,你在慢慢毀掉你的孩子。
你經??浜⒆訂??是怎樣夸的?
@li_Ray:被表揚的孩子成績不一定上升,但心智肯定受到感染。我敢肯定,受表揚的孩子比一直得不到正面肯定的孩子更陽光!也許成績很重要,但我覺得生活更美好。
@瑜麗馨:夸獎努力是夸孩子,夸獎聰明是夸是父母,所以家長要搞清楚這其中的區別,適當夸獎,適時夸獎才是對孩子的鼓勵。對孩子不僅要夸獎也要有適當的懲戒。才能促使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學習成績提高。
@Jie :表揚孩子是要孩子越來越努力變得更好,所以每個家長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恰當的表揚。表揚往往分兩種,一種是過程取向的表揚,一種是結果取向的表揚?!?/p>
呵呵,若要探討,大家一起來看看,讀讀這篇文章!
@五愛:原本真的不知道怎么表揚孩子,一來擔心表揚多了孩子自負,二來擔心表揚少了孩子沒信心,看了這篇文章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