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能選手”最近出鏡率很高,因為我大白楊和菲爾普斯,200米,400米,1500米,統統不在話下。瞧瞧這臂展,想想這胸肌,體能就倆字:倍兒棒!
這樣的體能是人人都能達到的嗎?我不敢否定,但也著實不敢肯定,大白楊為了提前開始訓練,腳上手術還沒恢復好就帶著護套下水,地獄式地練習強度,未必每個人都挺得過來;菲爾普斯14年宣布復出,再比賽又是收攬所有金牌,有的運動員練習時間也許更長,更未必做得到收獲的更多。
所以運動員一定需要強健的體魄嗎?
當然了,“運動運動”難道不靠身體靠腦子呀!
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尼姑正在講故事:
1.徐莉佳
徐莉佳生于1987年,是大不了我們幾歲的姐姐。今年暑假,2016年8月9日,里約奧運會女子帆船比賽中徐莉佳在激光雷迪爾級比賽中遭遇重創,她因為被美國選手質疑,裁判商議后決定取消其第二輪的成績,但四輪后重返總成績榜第一名。
牛吧,我也覺得牛。
但若只因成績就覺得她牛,那你也忒小看她了。
首先,她是一個對自己學習方面要求很高的學霸。2008年北京奧運會,她在帆船激光雷迪爾級比賽中拿到銅牌,幫助中國實現奧運會帆船項目上的獎牌零突破。此后,她轉而去上海交通大學深造,因為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她于2014年拿到上交的學士學位。此后,轉去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國際管理專業求學,那時她還沒有確定要繼續參加2016里約奧運會。
學習好,運動好,這就是我的榜樣啊,這就是我想要成為的人啊,可是我只能想想我一邊在網上看著她的履歷,一邊驚嘆,此女子怎如此優秀。
“徐莉佳身體方面有些先天的缺陷,有一個眼睛看不見,加上先天的聽力不足,天生右耳聽力有缺陷,左眼也視力受損,幾近失明。”
同時,就在央視新聞上聽到了這段話。
沒錯當時就是這個樣子,“啥!”本來低頭看手機,立馬就被主持人的這句話引回到電視屏幕上了。這顛覆了我對參加夏季奧運會的選手的身體底子認知。
他們難道不都是從娃娃起因為身體素質比同輩更加優秀而被選拔出來,繼而參加各類項目的訓練嗎?作為一個高度近視,摘掉眼鏡就進入到模糊美的世界的人,深知視力的重要性,每次戴上眼鏡看到這個不那么完美的世界——鏡子中自己那張那么圓的臉,幾顆又冒出來的痘痘——內心是欣喜的,因為五種感官,眼睛于我來說是和這個世界打交道的最直接最迅速的途徑:的確,我可以“聽”講,但黑板上那若隱若現的字符總是讓我“聽”的過程不那么順暢;的確,我可以“聽”書,但眼睛與每一個橫豎撇捺的對話沒法被替代;的確,我可以“摸”你(嚴肅點),但那終究是我從指尖觸感上得到的你的輪廓,“哦,他大概是長這樣子的吧!”,“大概”,我只敢用這樣的詞,這個輪廓遠不如眼睛告訴我的你的樣子那樣直接......左眼幾近失明,是我不敢想象的(眼保健操做起)況且,這是運動員的眼睛。
沒錯,她的確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績,但,背后的努力是業余的我無法想象的。
2.塔馬斯·達爾尼
他是一位來自匈牙利的游泳運動員,被稱為最偉大的全能游泳運動員,1988年韓國漢城夏季奧運會和1992年西班牙巴塞羅納夏季奧運會200米混合泳的金牌得主。全世界第一個在長池里200米混合泳中游進2分的選手。運動生涯成績如下:
奧運會成績:4金
世界錦標賽:4金1銅
“在游泳比賽項目中,對運動員技術的要求最高的就是混合泳項目,因為它要求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同時運用四種泳姿,在奧運會混合泳歷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就是匈牙利的塔馬斯-達爾尼。”
這是達爾尼個人簡介中的一段話,混合泳難度高,可是每一位參賽運動員都是這樣的啊,為什么唯獨他被稱為是“最偉大”的呢?相比菲爾普斯的戰績,達爾尼的成績還不是那么的耀眼,但我們在橫向比較運動員的成績時,是不是也該考慮時間的影響因素呢?我挺喜歡“大飛魚”的,不是在沒事找事!
原來,達爾尼在十五歲的時候,他的左眼完全失明。
寶寶先去哭會兒為什么又是眼睛!但他依舊強大。
1988年漢城奧運會時,達爾尼已經是200米和400米混合泳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在這次奧運會上,他同時在兩個項目上奪取金牌,并同時打破世界紀錄。1992年的巴塞羅納奧運會上,達爾尼成功的在這兩個項目上衛冕,實現了自己在過去八年中,在混合泳比賽中全勝的輝煌。
也許,有的人會說,在決心登上比賽擂臺時,對于選手我們應當一視同仁,不應如我這般參雜個人的感情因素。不能因為他的先天身體上的不完美就將他抬到更高的位置。
沒錯,我認同。所以奧運會的比賽成績沒有因此就給達爾尼或徐莉佳多提名次,他們是在和其他選手一并站在起點、一起努力,但他們更快更強。至于個人的情感因素,我愿意把他們抬得更高,因為我在自怨自艾期,看到這樣的真人真事就是很容易被觸動!
3.納塔莉·杜托伊特
抱歉,此納塔莉不是波特曼的那個納塔莉。她是南非的游泳運動員。看似平平無奇,和其他運動員相比沒有什么不一樣的,但是,在賽場上,她是這樣的:
“我看錯了?這是殘奧會?”
我知道你的意思,知道你沒有對殘奧會另作看法,但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你沒有看錯,她參加的正是夏季奧運會。
納塔莉同樣也是位在游泳方面天賦異稟的運動員,在備戰雅典奧運會時,在回家的路上,她遭遇車禍,等從病床上醒來時,一條腿已經離她而去。她很樂觀,為了不讓家人和盆友擔心,她有時會撩起床單,拿自己截肢的這條腿嚇唬他們,和他們開玩笑。但在病床上躺得久了,她開始懷念,懷念游泳,懷念在水中的感覺。
第一次回到泳池,25米她就已經筋疲力竭了,但是她說,“我就是想看看,我繼續游泳會發生什么”。與其說是驚人的毅力讓她堅持下來,不如說是好奇心、對未來的好奇心、對帶著一條腿游泳的好奇心讓她堅持了下來。我只是個下過兩次水、至今只能把自己飄起來的旱鴨子,但想想青蛙后腿的一收一蹬也能明白后腿力量對于蛙泳的重要性。她說,剛開始我只能打圈兒,不能向前,很急,怎么辦?慢慢地,她找到自己的方法,用左臂的力量代替左腿該迸發的力量。
奧運會,因為身體的關系,她的成績拿不到奧運會的參賽資格,但在殘奧會上大放異彩。但故事還未結束,如圖片上的她,在那次殘奧會之后,她的的確確已現有的身體條件,讓自己進入了奧運會,是奧運會歷史上首位入圍奧運會比賽的截肢運動員。北京奧運會上,納塔莉以2小時49秒9的成績排在25名參賽選手中的第16位。(注意注意,這是馬拉松游泳比賽)
成績沒有特別的好,拿到獎牌,但她贏了自己,贏得了每一位觀眾的尊重,稱她為:斷鰭的“美人魚”。
“當我六歲開始游泳時,奧運會就是我的夢想,經過如此多的挫折,我終于實現了夢想。但我不覺得自己與常人有什么差別,因為我們的夢想是一樣的。”
這是她用成績說話,拿到奧運會參賽資格后說的話。
4.小圓圓~
壓軸的當然是小圓圓啦~明明我們也有很文靜的一面。(圖片這樣說,雖然是14年的)
小圓圓橫掃朋友圈、微博及國內外各大媒體網站的頭條,俘獲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阿姨伯伯嬸嬸爺爺奶奶。
太!可!愛!啦!??????
但你可知,5歲時,小圓圓被爸爸送進杭州體校練習游泳的初衷并為想過在2016年的奧運會上她會拿到獎牌;而是希望她通過練習游泳增強體質,減少哮喘病的復發次數。
沒錯,用體育運動來治愈,沒想到竟成了專業的運動員。
哮喘,其實或多或少我也有些研究。
“久病成醫?”
還不至于,但著實和它打過交道。爹媽脾氣軸,我就是呢個青出于藍勝于藍的“勝于藍”——跟軸。所以發生些矛盾沖突在所難免,高中時,最為激烈,可能是因為情緒沒有發泄的地方吧,也有可能是情緒浮躁,容易擦槍走火,故而傷人。原因不記得了,只記得是老媽冤枉了我什么事兒,我便難過了,且解釋被全盤否定。這下好了,哭的更厲害了,邊哭邊委屈,從大嗓門的哭到漸漸的小嗓門,深呼吸想讓自己平靜下來,老爹在旁邊勸架來著。呼吸節奏還沒穩定便覺不對了,正常的呼吸頻率已不能呼吸得順暢(人話:呼吸不上來了)接著就是咳嗽,好像肺都要咳出來了,胸悶,難受,老爸差點直接把我推進急診室。
這就是第一次(我不是病秧子,不是病秧子,不是病秧子)。后來老媽說,支氣管上有點問題,應該是姥爺的遺傳吧,長大就慢慢好了。
大學第二次(很抱歉當時嚇到了一起的同學)。之前不覺得什么,姥爺有支氣管炎,高壽88周歲,我給自己的目標是60歲,所以應該沒啥問題。但那一刻,喘不上氣的那一刻,突然意識到:要是這樣的體格,以后怎么出去玩兒對,就是出去玩兒。爬山啊,高海拔的地方統統和我絕緣了。
好在現在肺活量美美的。
說這些不是為了證明我什么,而是想想這些癥狀放在一個5歲的小孩兒身上,會是什么樣子?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他做的比我好,是因為他底子比我好,基礎比我好。
但其實這是一個邏輯錯誤。在某個領域里牛X和在這個領域里起點高并不是兩邊可互證因果關系的兩句話。
基礎好的,未必撐的到最后:智商高的,但是沒耐心,急功近利,這出不了成績。雖然我鄙視以學校優劣論學生好壞,但相對(我說的是相對),名校出來的學生平均智商總要高出那么一點吧,但未必每個名校畢業的學生都混的比普通高校畢業生混的好。(同學,是不是想跟我講概率??,沒錯,我認同,名校出來混的好的占比更大,但明知學習這方面略差,還不在其他方面補足,吊兒郎當混日子就是你的不對了,不去挖掘自己的優點和擅長的事情,瞎逼逼有啥用啊)
反之,做的棒的人一定是底子好嗎?贊成的人上面幾位運動員已夠你啪啪打臉。(我看著你打)
所以嚷嚷著“我笨,我不行”“我胖,我跑不動”的童鞋,是不是可以把句式換成:
“我不那么聰明,但是我用二倍甚至三倍的時間,甚至更多的時間一樣可以做到”
“我不苗條,所以我從快走開始,慢慢地我就可以跑起來了”
(量子物理中已經證明宇宙會對人們說的話作出回應,尤其名詞和負面的詞匯,所以前半句調整如上;后半句的句式改成從結果的一次性否定到提出可行的方法,對了,從快走到跑步是訓練場長跑的最有用的方法)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運動員一定要強健的體魄嗎?
是,但那是必要不充分的。內心的強大往往有更大的魔力和影響力。
小小的總結:rain,還記得嗎?浪漫滿屋里的那個大男孩。他健身練得美好的肉體,但初因也是為減少哮喘的復發。所以,少點借口吧,找到所愛才是正道。現在還沒找到,真巧,我也沒有誒,那就結伴一起啊~
最后的最后: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在新聞中聽到的只言片語,不同的人,卻有很大的相似性。雖然這樣的運動員在總成員中不占大多數,但是,這是“他們”而不是“他/她”,這難道不是一種可能性的展示嗎?而且不是一種微乎其微的可能性。
就在這只言片語中,希望二字又回到我體內,一邊贊嘆他們的過人之處合不攏嘴,一邊看他們的信息眼花繚亂,一邊感慨人作為人本身的厲害之處。“逆水行舟”也罷,“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也罷,雖說雞湯味十足,但只要有這樣的希望在,生活里,你會不會有多一點的勇氣,去面對可能的后果;會不會給自己更多一點選擇,不設限;會不會在當下多努力一天,看看“我繼續游泳,到底會怎么樣?”
原來不是有這樣的說法嘛,“我就是上帝咬了一口的蘋果,因為太喜歡所以這一口有點大,所以現在的我有了殘缺”。
但是:
“我牛X,因為我的不完美”
“我牛X,因為我知道我是那個上帝的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