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的一場春雪,讓我們又回到了銀裝的世界。當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向人間,雪剛剛開始消融,我便將甜睡中的孩子喚醒,攜手來到樓下的小公園。高大的白楊枝條上冒出了毛茸茸的芽兒,桃樹也不甘落后,花苞已是嫩嫩的粉紅,綠豆般大小,穿梭在矮枝間。
奔向被鍍成金色的雪地,身后留下了一大一小兩串深深淺淺的腳印,駐足,教孩子打雪仗,隨后團成的大的小的雪球,在空中飛舞向對方,咯咯的笑聲驚動了不遠處嬉戲的鳥兒。
是一群在仍穿著灰褐色羽絨服的麻雀,正用小腳丫勾勒一幅素雅的抽象畫,在雪地中輕靈地跳躍,與豐盈的身姿形成鮮明的對比。麻雀在北方是在普通不過的一種鳥兒,被它們吸引是因那歡快的歌唱,雖然并不美妙。
或許,正是因為它們的平凡,所以養鳥者從不曾放在眼中,倒成就了它們一份幸運,呼吸著雪后清新的空氣自由地飛翔在廣闊的田野。為哪些所謂名貴但被豢養的鳥兒由衷發出一聲嘆息。
2
人何嘗不是如此?
中國傳統文化倡導中庸之道,“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眾眾必非之。”從皇室貴胄到平民百姓,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無一例外。
戰國時秦孝公招賢,商鞅在入秦之前周游列國,掩飾自己的才華以拙示人,冀以保全自身,才有了“商鞅變法”一改舊制,秦國國力日臻增強,雄視六國。商鞅死后,秦惠文王蟄居三年,“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才有了商鞅變法的延續,為日后秦國一統天下打下根基。
此外,劉邦一介布衣大敗項羽建立漢室,對一眾開國功臣忌憚在心,得善終者只有張良一人;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因“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致死的楊修;等等。
傳遞的信息是:“槍打出頭鳥”“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所以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困在這樣的思想牢籠里,面對質詢不敢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面對強權不敢站出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面對嫉賢妒能者,即使才華橫溢也只能深藏,不敢盡情揮灑。
3
身陷囹圄,而心靈無比自由者,不乏其人。
革命年代,無數先烈在獄中被施與酷刑,而心中懷著對光明未來的堅定執著。
南非總統曼德拉在獄中服刑27年,仍一心為終結種族隔離而努力。
在獄中完成出色文學作品的也不在少數:
末代皇帝溥儀的《我的前半生》
王爾德每天辛苦勞動后寫成的《獄中記》
杜子健抒寫自己親身經歷的《活罪難逃》
希特勒的《我的奮斗》
舒伯特的《鱒魚》
等等。
心靈的自由是誰也不能剝奪的,除非你自己。
心靈不自由,是自己在心里畫地為牢。
4
心獄,是怎么鑄成的?
人有七情六欲,“無欲則剛”是一種理想狀態,“來著熙熙,皆為利驅;去者攘攘,皆為利忘”才是人生常態。欲望,本無褒貶,只是一個中性詞。
有想飛的欲望,人類才發明了飛機;有偷懶的欲望才有了洗衣機;有變美的欲望,才有了各種各樣的化妝品;有生的欲望,才有了《本草綱目》,才有了各種藥品儀器。
過于滿足自己的貪欲,是自鑄心牢。重名者,多是偽善之人,多做偽善之事。利用人們的善心,利用慈善事業,搞詐捐;重利者,鉆法律空隙,搞商業陰謀,克扣農民工工資,偷稅漏稅;重權者,諂媚鉆營,踩著他人的肩膀一步步往上爬。
過于偏執的信念,也是心牢。原生家庭不良影響造成性格孤僻;認定自己懷才不遇;他人居心叵測;滿足現狀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重名,多做實事;重利,取之有道;重權,為民謀福;才是正道。
打開視野,拋開執念,把自己放出來,看看更廣闊的天空。
沖破牢籠,只有一個辦法。
與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