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孟永輝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數字零售是新零售的進一步具體和深化。正是有了數字零售的探索,新零售才從一個遙不可及的存在,成為了一個觸手可及的存在。可以確定的是,將數字科技與零售行業深度融合,不僅可以規避掉電商時代的痛點和難題,而且還會將零售行業的發展和進化帶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然而,如果數字零售僅僅只是局限于數字科技與零售行業的融合,而沒有真正回歸產業本身的時候,那么,所謂的數字零售依然會陷入困境。
原因在于,縱然是數字零售可以給商家帶來再多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如果這種降本增效僅僅只是局限在商家本身,而沒有反饋至上游的生產廠家,那么,所謂的降本增效依然僅僅只是一個半拉子工程。當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產業的深度融合上,當越來越多的玩家開始尋找回歸實體的方式和方法的時候,數字零售的玩家,或許應當遵循同樣的發展脈絡。
一直以來,我都將數字零售看成是產業互聯網的一部分。如果我們將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重點聚焦在產業本身的話,那么,數字零售同樣應當將關注的焦點聚焦在產業本身。在我看來,當下我們正在經歷的數字零售玩家對于商家的賦能僅僅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存在,等到這一階段完成之后,數字零售的玩家依然要回歸實體,回歸產業。只有這樣,數字零售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閉環。
因此,如果一定要為數字零售尋找一個終極歸宿的話,回歸產業,與產業實現深度融合,無疑是最為貼切的那一個。
數字零售的本質依然還是流量思維
何為數字零售?分析數字零售玩家的打法,我們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賦能商家,助力商家的營銷效率,無疑是一個重要方向。說到底,數字零售的終極目的,還是為了幫助商家更好地獲取流量,更好地轉化流量,最終,延續以流量為主導的發展模式。
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流量思維的確具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是,我們同樣要看到的是,如果僅僅只是局限于流量本身,如果僅僅只是將流量看成是數字零售的終極追求,那么,與其說數字零售是一個新物種,倒不如說數字零售是電商玩家們的「救命稻草」。可以確認的是,如果數字零售無法在獲取流量,轉化流量上奏效,必然會有新的概念來取代它。
可見,僅僅只是以流量為主導,僅僅只是以流量為終極追求的數字零售并不能夠獲得長久發展,我們必然以一種更加長遠的視角來看待和尋找數字零售的發展新方向。筆者認為,同僅僅只會將目標聚焦在流量上不同,尋找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強化縱向上對產業的挖掘,才是保證數字零售擺脫對于流量的依賴,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發展階段的關鍵所在。
同現階段的數字零售不同,當數字零售實現了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流量將不再是生命線,取而代之的是,產業的深度融合與改造。相對于流量的瓶頸,產業的深海才是真正造就數字零售更大發展的深海。
數字零售的中心化特質依然非常明顯
當互聯網的浪潮開始退卻,特別是隨著人們對于互聯網模式認識的逐步清晰,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以互聯網式的中心化的模式所建構起來的平臺和中心并不是萬能的,甚至還將會把資源過度地掌握在為數不多的頭部玩家手中。盡管這種方式在某個階段具有一定的潛能,但是,從長期情況來看,這種中心化的存在所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市場活力的下降,競爭陷入到惡性循環里。
欲要改變這種狀態,必然需要建構一個去中心化的模式。以這樣一種去中心化的模式,重啟新的發展,重新激活市場的發展活力。可以確定的是,去中心化,去平臺化將會成為未來相當一個時期內的發展主流。對于數字零售來講,同樣如此。
然而,從當下數字零售市場的發展來看,我們依然看到的是以中心化為主導的發展模式大行其道。所謂的數字零售玩家,僅僅只是一味地做大自身的平臺,強化自身的中心地位,很顯然,這種方式是與去中心化、去平臺化的發展模式相違背的。照此發展下去,數字零售非但無法解決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困境,甚至還將會把自身的發展帶入到死胡同里。
若要改變這種情況,必然需要將去平臺化,去中心化,當成是發展的主流和方向,主動地成為產業互聯網時代的「基礎設施」,主動地「化整為零」,主動地回歸產業和實體。只有這樣,數字零售才能不再僅僅只是一個局限于零售行業本身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可以深入到產業和實體的各個流程和環節,不斷地對產業和實體帶來新的改變的存在。
數字零售的底層技術依然是互聯網
如果深入分析數字零售表現出如此多的互聯網的特質與屬性的內在原因,我們就會發現,它的底層技術依然是以互聯網技術為主,而不是以新技術為主,才是關鍵原因。在我看來,真正能夠賦予數字零售新的內涵與特質的關鍵技術,并不在于互聯網,而是在于新技術身上。
原因在于,經歷了互聯網時代的洗禮之后,互聯網業已成為各行各業的標配。在這個過程當中,互聯網技術對于產業和實體的改造效率其實是下降的。人們越來越多地開始投入更多的成本在互聯網技術的研發上,但是,他們得到的回報卻是越來越低的。換句話說,互聯網技術,業已不再是一種紅利,而是變成了一種累贅。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數字零售依然還在將互聯網技術作為自身主導的技術,如果數字零售主流的商業模式依然還是衍生于互聯網技術的,那么,必然會導致成效比的下降。欲要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必然需要跳出互聯網的怪圈,真正站在新技術的角度來尋找破局之道。
我認為,這才是我們看到的以元宇宙為主導的新商業模式受到如此多的追捧的關鍵原因。之所以會有如此多的關注元宇宙,投身到元宇宙的行列里,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可以以最小的成本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而不是像互聯網那樣距離天花板如此之近,更不會像互聯網那樣紅利如此之少。
深入分析新技術的特質,我們就會發現,同互聯網技術是在建構一種二元的經濟形態不同,新技術更多地是在建構一種一元的經濟形態,更多地實現的是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當我們真正將數字零售的底層技術從互聯網技術轉移到新技術身上時,它的發展才能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數字零售的底層邏輯并未根本改變
提及數字零售,人們更多地提及的是「賦能」這個字眼。何謂「賦能」?在我看來,所謂的「賦能」,就是在不改變原有行業運行邏輯的大背景,繼續獲得新的發展紅利。然而,經歷了互聯網時代以及后互聯網時代的洗禮之后,這種僅僅只是以「賦能」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業已走到了盡頭。如果數字零售依然是按照這種底層邏輯來發展,那么,所謂的發展依然會陷入到新的發展困境之中。
欲要改變這種發展怪現狀,我們就需要跳出傳統的邏輯,告別以「賦能」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真正以改造和融合作為主導的發展模式。所謂的「改造」,并不僅僅只是指代改造傳統的商業模式,更多地體現在改造自身以及外部行業的內在元素,更多地體現在建構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
只有數字零售真正改變了自身以及關聯對象的內在元素、運行邏輯之后,它才能真正跳出互聯網式的發展模式,真正進入到以產業變革為主導的全新階段。當這種階段完成之后,我們所看到的數字零售將不再是一個置身事外的存在,而是變成了一個與產業實現了深度融合,變成了一個融合統一的存在。當這一階段真正完成之后,數字零售的底層邏輯,才算是獲得了根本上的深度改變。
結語
不可否認的是,數字零售是對于新零售的一次具體和深化。然而,它并未真正擺脫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困境,依然深陷互聯網的「牢籠」里。如果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我們就會發現,并未回歸產業,并未與產業實現深入的融合,才是關鍵原因所在。當數字零售的發展真正找到了回歸產業,擁抱產業的正確姿勢,它的發展才能迎來真正意義上的脫胎換骨。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