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從2020年3月9日開始寫每日記錄的日記。今天主要是關于碎片化時間的論證
今天早上第一輪學習是4點半到6點半。感謝消息隊列的知識,感謝累積的力量,感謝今天的時間。
第二輪學習已經完成,時間段為18點到19點50,精神狀態不佳,今晚休息好一點。
走過一個書攤看到一句話而買了一本書。這句話是我內心的印證:榜樣不具有超能力,但是他們為自己制定的規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現實,這讓他們看起來好像具備超能力一樣。這些"規則"通常是非同一般的習慣和宏大的問題。如果你持有正確的、經過實踐驗證的信念和習慣,那么它們指向的就是進步和自我實現,不管我們如何定義成功都能自然而然的實現它。
我有很多篇自己寫給自己的每日必讀系列,它們都在深刻的改變我的人生,這些其實是我為自己定制的規則,至少我覺得它們是經過我驗證的正確的信念。
昨晚睡前背了一首唐詩,早上復習的同時又背了一首。這是純粹興趣和情操,屬于四個小時學習之外的樂趣,同時論證自己的地毯式的學習方法,戰勝遺忘規律,慢慢的啃下所有,不斷從頭開始。
《感遇其一》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感遇其七》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
如我昨天論證的,其實習慣是穩固的實,是思想的穩定狀態,所以它能帶來支撐和安全感。一成不變的好習慣是對人生有益的,真正進步的,比如這早起的學習習慣。
關于學習時間上是可以有很大的優化的。比如除了早上和下班的時間可能是一整塊之外,我們可能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它們也是可以用來做當天的四個小時的學習規劃的。
我們內心要消除整塊時間的優越感,把所有時間都平等性對待,因為時間本身是無差別的,最關鍵的是我們有沒有利用好它。一塊錢也是錢,一百塊錢也是錢。一百張一塊錢的價值等于一張一百元的價值,我們要放下對零碎時間使用的內在抗拒。
每個人內心的潛意識都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零碎時間不夠用,還不如用來休息和娛樂,人們內心覺得這時間太少了,做什么事情也不夠,等有大塊時間再說吧,等真正有大塊時間了(早起和下班),又無法專注于學習,結果就是所有碎片化時間因為被自己輕視而浪費,大部分大塊時間又把握不住,生命就是這樣被浪費掉了。這是心理博弈的過程,有些內心對話已經成為習慣,以至于我們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沒有意識到自己對碎片化時間的真正看法和使用方式。碎片化時間經常以一個小時以內的時間出現,比如等車、飯后到睡前、到了公司真正辦公前、等餐、排隊、坐公交車和地鐵時、午休、下班后……24小時其實有很多的縫隙,這些也是真正的財富,而且大得驚人,人們天生對碎片化的事物放縱,這是一部分完美主義傾向。現代社會的復雜生活決定了時間被多塊切割的本質,如果我們還是只想利用大塊的時間,那么碎片化時間就被浪費掉了。它們可能一天有3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多么的龐大??!時間如此珍貴,我們相當于每天要浪費掉這巨大的可以成長的時間。
生命有限,時間有限,我們還沒有富足到可以浪費那么多時間的程度,這需要我們的覺知和意識以及改變對碎片化時間的看法,看清它們的本質也是時間,并且同等珍貴,只要能把握住這些時間,那么我們一天的成長就不止學習3到4個小時了,而是7到8個小時,成長速度再次按下了加速鍵,加速了一倍,理論上說定制的十年內達成的目標,可能需要五年就能完成了,我們的人生歷程也會比別人加快一倍,我們的生命仿佛比別人延長了一倍。這就是惜時的本質吧,唯有看穿和把握住碎片化時間,才能高速的成長。
知識本身是可以銜接的,一個學習任務是有開始、暫停和恢復和結束的,就像一個個學習進程一樣,暫停的任務不會消失,就好像正在看一場電影,我不用馬上看完,每次都利用碎片化時間看,看到哪里就暫停一下,下次再接著看,不必強求一次就把一個學習進程做完,碎片化時間就可以這樣無縫銜接的串聯起來了。內心要去掉對碎片化時間利用的潔癖,不要等著一次性的時間足夠了才開始,不要強求一次就做完一件事,就學習進程而言,很多復雜的學習都需要漫長的學習,我們沒有那么多的連續性時間,間接連接的時間卻是無限的,時間的本質是相同的,至于是直接連續還是間接連續并不重要,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使用足夠的時間把這個學習進程做完,最重要的堅持學完不是嗎?時間一次不夠就多來幾次,碎片化時間甚至可以是十分鐘和二十分鐘,這樣累積下來,一天的碎片化時間用于這個學習進程就很可觀了,這本質上還是慢即是快,它的策略是累積,多次短期碎片化時間的累積,它是對碎片化時間的正確看法和對學習過程的正確理解,如果你的執念是必須有一個小時的整塊時間才學習,那么還沒有等到這樣的時間,你已經浪費了幾個小時了,這是何苦呢?這就好像你要撿一斤的落葉,你就想要大的,而且只想撿一張最大的最好一張就夠一斤的,其它的落葉你卻視而不見,其它小落葉本質上和大落葉并無不同,它卻是你能馬上得到的。用于掙錢也是如此,小錢也是錢,很多的小錢合起來就是大錢了,看不上小錢的人永遠掙不了大錢,因為你浪費的小錢數量其實已經超過了大錢,而且大錢的概率是更小的。
把握不了碎片化時間的人很難把握整塊時間。這里想到了一直覺知的信念:目標分解。時間本身就自帶了目標分解的屬性,或者說學習本身自帶了目標分解的屬性。學習是需要時間的,一個學習進程的總時間大概率是限定的,你一直往前推進的時候最終會有學完的時候,至于你每天學多少次、每次學多少分鐘都是動態的,這只會決定你的最終完成日期,而總的目標和總的時間已經被分解到每次學習中了。碎片化時間是不確定的,它非常適合于學習,學多長時間取決于這次碎片化時間有多少。對碎片化時間的覺知會讓生命產生巨變,這是可以預知到的,過去這些時間是被無意識的浪費掉了,現在它們被轉化成為學習和成長,同時我們會對目標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我們的成長速度超出想象。上面已經計算過了,上面的計算方式是不夠嚴謹的,一天學習一個小時已經是無可估量的成長了,而且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按照復利的方式去擴大。普通人一天都不花時間去學習和成長。利用早起和晚上下班一天學習4個小時的人,可以把上面的數據乘以40倍的速度,不是4倍是40倍,把握住碎片化時間的人,按每月均分到每天的話,大概一天7個小時的學習時間,這樣的速度大概是普通人的100倍。這不僅是真正成長,還要覺知和信心,正確的信念和行為帶來了正確的人生結果,人生之所以發生改變,肯定是發生了深刻的領悟,并且把行動帶入其中,并且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再次反饋給內心的信心,然后深深的相信和堅持,并且成為覺知和習慣。
放下強迫一次把一個學習進程學完的念想,讓碎片化時間和學習真正融合在一起,哪怕只學習一個30分鐘的視頻5分鐘、10分鐘也是可以的,這樣就沒有拖延癥和開始學習的障礙了、它移除了內心最大的障礙——時間不夠用、沒有時間的感覺。真的,它真的只是錯誤的認知造成的心理障礙,時間不夠這件事是不存在的,只有不想開始或者對時間本質的理解錯誤或者對于學習的錯誤看法(必須一次就學完)。
金錢少不等于低等,因為錢本質相同。時間少不等于不重要,因為本質相同。第一先認清碎片化時間的本質和重要性,內心真正重視它們珍視它們,改變對它們的看法,第二點把重要的學習分給它們,這樣才能真正利用它們,根據碎片化時間的特點采用碎片化的學習方式,不再強求學習過程一致性,而且保證最終學習完成。錯誤觀點移除,正確的使用碎片化的時間的行為就會產生,生命就會受益,生命的成長進程就會加快到100倍左右,你會感覺到每一天的價值和意義,并且真正感受到時間的實在(時間本質是虛幻的,但是當你用學習把它填得越滿,它就越呈現出“充實”的特質),意義就在于此,產生價值和認同的時間就是人生產生意義的根本原因。時間是客觀產生和主觀擁有,主動填滿的過程會產生擁有和使用的感覺。時間的特征決定了我們抓不住它,卻能主動把握它,有意識的去填滿。
內心博弈的奇妙之處在于我們是在跟時間斗爭呢還是在跟思想斗爭呢。每一點感悟都像心靈刻字,讓我生命巨變,因為我已經實踐了很多真理,感謝這些啟示給我的生命超道。執行力和堅持累積才是根本,不然人生不會變化,慢即是快,累積的力量千古不變。碎片化時間和碎片化學習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累積的過程和終生學習的理念,時間太重要了,而我們又太容易忽視時間本質了,這真的是矛盾,很多時間是看起來不得不使用的,很多人甚至不想工作,但是又不得不每天花這些時間工作,因為這種抗拒,他們內心采用了補償機制,工作的時間不情愿,所以他們要使用所有零碎時間去消遣和玩樂以彌補工作的損失,另外一部分人熱愛工作,但是他們也覺得零碎時間就是應該放松的。把時間用于成長和精進的人很少,那部分人正在變得卓越和優秀。就時間和玩樂而已,這是一個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的故事。一旦我們內心合理化了對碎片化時間的放縱要求,這幾乎覺得了這些時間完全浪費掉。工作中再努力也沒有學習重要,學習是成長,工作是一邊消耗一邊累積,所得甚微。我們已經花費了一天8個小時工作謀生了,除掉睡眠的時間之后一天所剩無幾了,如果再沒有每天的學習和成長,并且把其它時間都浪費掉,我們可以預料到一個人的平庸化——工作、睡覺、娛樂占據了整個人生大部分時間,那么怎么可能有學習和成長呢。唯一的微乎其微的可能只是存在于工作之中,其他人也在工作呢,人與人之間的相似度竟然是平庸,這是不學習的結果……他們心安理得的平庸,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時間,覺得別人也肯定沒有時間,我們還沒有算周末假期的時間我們就算周一到周五的時間,大腦不更新,我們的認知到30歲還停留在18歲,甚至隨著記憶的模糊,大多數知識再次歸還給了宇宙,很多人感概自己智力的巔峰就是在高三那年。平庸是顯而易見的,理由也是統一的:沒有時間。等真正有完全可以支配一整天的周六、周日,他們又覺得周一到周五就是用來工作的,周六周日就是用來休息的。每合理化一個放縱的理由都會讓自己的很多時間被浪費掉,總之,他們就是不想學習,一個勁的強調沒有時間……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每天24小時,為什么別人有時間呢?為什么別人就那么卓越呢?這是智力的區別嗎?看到上面的分析,我們就已經知道不是智力的區別,它是對時間的正確看法、利用和努力的結果,它是對假期時間的正確看法的結果,它是對卓越人生和平庸人生的正確認識……抱怨沒有時間的人也許是不想面對真實的情況或者對時間的認知有錯誤的看法。時間永遠是有的,只要想開始,只要想學習。是看法和角度覺得了你的世界。覺得沒有時間的人會拼命讓自己尋找沒有時間的證據并且合理化這種情況。覺得有時間的人會想一切辦法利用時間,最終真的有時間。
成為卓越沒有什么秘密,它就是努力追求卓越。而平庸更容易,那就是什么也不追求,讓時間和生命自然流逝。懂得利用時間的人來說,時間是一筆巨大的財富,他們樂于并且真正的每天利用7個小時去學習和成長,在他們內心就真的覺得這些時間轉化成了金錢財富存入了自己的人生和未來銀行,他們因此每天非常開心和快樂,得到知識和成長的快樂,把握時間和生命的快樂,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快樂。時間之所有虛幻,是因為沒有利用的時間其實不是你的,利用了的產生了價值的時間才是你自己的,這和金錢一樣,即使它們在你周圍滾滾流動,但是沒有到你錢袋里的就不是你的?!罢蒙匣@才是菜”,到手的真正利用了的時間才是你的財富,你能不重視和揀取這些碎片化時間嗎?它們都是分散的財富,你今天收獲多少就取決于你拾取了多少和利用了多少,成長了多少。這是你唯一能把握的,這是最大的實在,你實實在在把握到手了,時間在你手中產生了價值,你的人生又多了一點根基……這種喜悅無法跟別人分享,你真真切切的成長了,努力了,變厚重了,時間真正成為了你的財富,并且轉化成知識和力量,你知道的,這是怎么樣的快樂,這不就是“人生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感覺嗎?這不就是最大的安全感和穩定感嗎?每天把握住的學習帶來的安全感和穩定是最強的,你知道的,你的內在深深的知道,時間有意義了,人生有方向了,你真的在成長,而不是在荒廢,當你的心如此清醒,對時間的感知如此清晰,你無法不成功,你的人生果實會自然的結果,越來越大,這是真實不虛的播種,每日的學習是灌溉和努力,是陽光和雨露。
時間沒有秘密,時間又到處都是秘密,無限的努力跟時間的結合就是進步累積的本質。感謝我不是到了60歲之后才明白這個道理,感激我不是只明白這個道理而不去實踐它,感激現在才30來歲,感激我發現了時間閃閃發光的本質和對它理解之后憧憬的金燦燦的未來。過去不可追,此刻可以把握,人生是每一天累積每一天之功,把時間真實利用就是把它裝入了袋子。一切都只是剛剛好。不能產生行動和實踐的覺悟不能稱之為覺悟,因為它得不到重視和實踐,最終被遺忘,實踐的真理才是力量。實踐和時間的讀音都是一樣的,真是太好了,那我假設時間就等于實踐好了。
迷霧和停滯的根源在于無知,前進和成長的方式是學習和成長,學習和成長的載體在于時間和努力。每發現一種真理就去實踐它,實學、實干、實踐,心靈因為發現新大陸而雀躍,就像當時發現心靈的秘密、時間的秘密、信念的秘密、早起學習的秘密、覺知的秘密一樣。
時間、學習、內心狀態和人生的關聯如此美妙,人的管理是自我管理,而人身處于宇宙的時間和空間的包圍中,人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要發揮自己大腦的潛能去自我實現,最開始能力和知識不夠,只能先努力學習成長更新能力和認知,然后再繼續做更大的自我實現,通過這種方式,人間接的和宇宙合作,實現自己的人生,從上面看出來,能力和大腦的進化相關、大腦進化和學習相關、學習和時間與人的自我管理相關。這樣技術更新再快也沒有我們一天成長幾個小時的速度快,一項研究一篇論文用于應用需要花幾年時間,但是我們學幾天就可以學完了,這是真的,唯有多年不學習的人才會覺得技術更新快,因為它們已經幾年沒有成長和學習了,知識已經老舊了,就像開了一輛車幾年了一直沒有保養和更新,當然老舊了。
每天更新自己知識的人大概會有這種思維:又學會了一個新招,感覺意猶未盡,等著下次更新,等著更新的知識,一旦發現有這方面的知識更新,馬上就學習了,這是求知的態度和進化的態度,對于新知識非常熱愛,永遠走在時代的最前面。
用到什么才學什么也是知識平庸的原因,這依然是時間不夠用的借口去逃避迭代大腦知識。當然不要去責怪別人或者看不起別人,不要覺得自己掌握時間和努力的真理就可以嘲笑別人,畢竟我前半生也一樣,這是選擇,每個人有自己的人生,它們還沒準備好。我們要嘗試把被切割成碎片的時間用于完整的創造和學習之中,相當于重新拼圖。
信奉知識就是力量,不斷的減少自己技術上 的無知,讓知識成為自己的工具去創造,讓自己工作起來得心應手,讓自己真正享受知識本身……用時間的力量去學習去彌補自己的根基,對知識進行大量的重新認識,真正認識到知識的力量。我們沒有學會一樣知識的時候會無知和自大,我們有時候以為自己真正理解了,但是其實沒有理解,以至于嘲笑知識。時間給了每個人這樣重復認識知識的機會。時間的平等性是絕對公平的,時間的不平等性在于人使用過程的偏差和真正把握的時間的偏差,或者說時間的使用方式決定了成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