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的降生,預示著一個人生命的開始。現在民間還流行很多“做滿月”的習慣,在小孩出生滿一個月時,要“做滿月”,親朋好友要隆重地慶賀一番。
“做滿月”要辦兩件事,一是“剃滿月頭”,二是“辦滿月酒”。“剃滿月頭”即剃除胎發(有的也稱“血發”)。 “剃滿月頭”還有個習俗,就是不能將嬰兒的頭發全部剃光,而是在頭頂前部中央留一小塊“聰明發”,在后腦留一綹“撐根發”,其意是祝愿小孩聰明伶俐,祈盼小孩扎根長壽。
在“剃滿月頭”的同時,要“辦滿月酒”,宴請曾來看望小孩的親朋好友。滿月那一天,嬰兒身穿新衣,甜蜜地睡在母親或祖母的懷里,與長輩一一見面,接受長輩們饋贈的禮物或“壓歲錢”。酒席散時,主人要向賓客分送“紅蛋”、“紅長生果”(染紅的花生)。滿月酒后的當天或第二天家里還要向街坊鄰里分送“紅蛋”、“紅長生果”和“長壽面”,讓眾人分享喜悅。
“做滿月”一般在嬰兒滿月的那一天,但個別的也有將滿月酒放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稱為“三朝”,這是因為從古以來“三”是尊貴吉祥的象征。也有“做滿月”放在新生兒出生的第十二天,稱為“十二朝”,因為十二表示最完美、最齊全。可見滿月酒的舉辦,也有一番用心。
現代的父母,已經將“滿月酒”變成洋派的PARTY,包一個場地,布置的美美的背景墻,怎么能缺少寶寶的滿月照呢?
滿月酒的宴席,一定是一個好的記錄場景,除此之外,我們要先了解寶寶的一些發育指證,才能明白它與新生兒時有哪些不同。滿月的寶寶已經從剛出生時發紅發皺的“小老頭”,變成一個水靈白皙、可愛呆萌的小精靈了。同時寶寶也具備了一些基礎的能力。
滿月的寶寶,視網膜已開始發育,視神經也發育,已經能看清楚20~30厘米距離的事物。比如媽媽的笑臉、顏色對比強烈的玩具、黑白紅球等物體,但目光漂移不能聚集。這時候,寶媽在喂奶,或孩子清醒的時候,多逗TA,或用笑臉與和藹的眼神與孩子交流,也可在臥室中掛一些彩色玩具,幫助孩子視覺發育,
除此之外,寶寶的聽力也進入快速發育時期。大家會發現,以前孩子只對較大、刺激性強的聲音敏感,可滿月之后,對一些熟人、分貝較低的聲音他也有反應,同時還能記住這些聲音,比如聽到媽媽的聲音時,會將頭轉向她。
滿月的寶寶,支配運動的神經基本發育完全,骨骼、肌肉也開始發育。這時候,孩子會活動上下肢體,喜歡蹬腿、踢腳,像是在蹬自行車。可以彎曲手臂,但手指的活動較少,大部分時間還是握緊成拳。
不要覺得所有的照片里,只有笑著才是最完美的。對于寶寶來說,捕捉他所有的自然反應,都非常珍貴。滿月的寶寶語言能力也開始萌芽,除了和月子期一樣會哭泣外,偶爾還能發出細小柔和的咿呀聲,而且哭聲會漸漸轉變音色,新生兒的哭聲慢慢消失。同時,他還會通過哭聲表達不舒服或不滿意,如餓了、著涼、尿床、發燒等時會大哭。不如多拍幾張寶寶哭泣的照片吧。
以上列舉的都是寶寶滿月期間比較大的變化,這樣有意識的記錄,一定比漫無目的的胡亂抓拍更具有收藏和回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