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過去、不畏將來,做時間忠實的朋友
——李笑來《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后感
費時一周,終于讀完了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對于這本書,許多人都有很多精彩的點評,我也是因為看到了各類推介而專門找來看的。在我看來,書中向我們傳遞了這樣一個理念:所謂成功,就是要拋卻一切一步登天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認清現實,認清自己,不斷學習日積月累的過程。
正如李笑來在書中所引用的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布蘭奇弗勞爾的調查結論所言,大多數人對其自身的滿意度從15歲左右開始持續下降,從這時一直到45歲的三十年間,人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是微不足道的,進而開始在所謂的理想和扭曲的現實中拼斗、掙扎,對現狀的強烈不滿造成了自己內心的浮躁,從而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急于擺脫現狀、急于成功成了迫切需求。
然而,要想擺脫這種困境,著實不易。首先就必須認清現實并接受,每一個人都要明白速成絕無可能、完美永不存在,而現狀卻是無法馬上擺脫的,接受現狀才是最優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與其因為自苦而陷入顧影自憐的境地,浪費精力與時間,不如想辦法在任何情況下找到擺脫困境的方法:和時間做朋友,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所謂正確的事,至關重要的一點便是要學會思考、認清自己,做一個不自卑、不自負、不盲從、不恐懼,內心強大的人。
人生在世,愿望中的自己、真實的自己和感覺中的自己總是很難做到相等同步,于是,生活中就充滿了這樣或那樣的扭曲:感覺中的自己和愿望中的自己差距太大,便會自卑,感覺中的自己脫離了真實的自己,便容易自負,而無論自卑還是自負,都不是一個追求進步的人所應該擁有的。
要真正的認清自己,撕去自己給自己貼上的各類標簽、學會思考是不二法門。在這個崇尚個性的社會中,人們常常自覺不自覺的為自己貼上各類標簽:崇尚公正,向往自由,渴望平等,憧憬希望。然而,隨著自己的不斷成長,大多數人會發現,標簽并不能讓我們成為自己所希望的人,反而容易觀察到偏倚、感受到禁錮、體會到差距、意識到失望。因此,學會自我管理,直面各類困難,用手中的筆及時記錄下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在日常中積累,在積累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認清現實而又不滿腹埋怨,了解自我而又能超越自我。
而正確的方法,并沒有唯一,完全是因人而異,李笑來正是因為了解了這一點,所以在書中告訴我們:對于努力來說運氣不可靠,對于勤奮來說興趣不唯一,對于堅持來說方法不重要,相對于效率來說積累才重要,而對于掌控時間來說,和時間做朋友才是最好選擇。
孔子曾在川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對每一個無情的,它像流水一樣不停流逝、一去不返。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懂,而且正是因為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人們才會恐慌、會畏懼,拼命的想抓住時間,掌控時間。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間,我也是一名時間的焦慮者,曾為大學時光的稍縱即逝而惋惜、為孩子轉眼長大而感嘆,并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為生活中的種種瑣事和不如意而放棄了自我的成長,想要閉著眼睛、堵上耳朵,不去管時間的流逝,庸庸碌碌的隨著時間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可是某一天,站在鏡子前梳頭,摸著脫落的發絲,突然意識到自己知識的成長竟然趕不上頭發脫落的速度,有許多人因為勤奮努力耗盡心力而禿頂,而我卻因為無視時間的流逝而落發,同樣的結局,卻是不同的過程。既然如此,何不放下焦慮,平心靜氣的從讀一本書開始,一點點的積累,日日堅持,終會有所收獲。
很幸運,決定靜心讀的第一本書就是這本《把時間當做朋友》,正如沙漠中行走的人眼前看到的第一抹綠色,給人無盡前行的勇氣和信心,既然時間不是任何人能夠掌控的,那就從現在開始,做時間的朋友,行動起來,做一個不念過去、不畏將來的勇敢前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