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言:“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這就告訴我們,除了天賦異稟,絕大多數人都離不開學習,想要逆襲,還得學習。
在筆者看來,學有所成,必須明白學而為何?依鄙之見,學而為己!
在現如今此等知識爆炸日新月異的時代,最重要的能力不是你掌握的技能,也不是你掌握的知識,而是你的學習能力。這種學習能力才是你不被這個時代所淘汰的最終技能。
自我們牙牙學語便念起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只有“少小多才志,平生氣質高”,才能體會”有人懷寶劍,我有筆如刀“的心境;只有書讀為己,力學如耕,才能獲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轉機;只有學而思之,才能領悟“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感慨。
因此,學習便是成就自己的第一步,同時也是貫穿人生的重要一步。
2孟母三遷的故事眾人皆知,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做出了改變人生的一步。經歷了環境不好的火葬場,再到熱鬧嘈雜的集市,最終夢母還是決定定居在了書院的旁邊。在如此書香氣息的熏陶之下,才造就了如此博學多識,流芳百世的大哲學家。
三遷而定居是為了學習,這就是孟子成功的第一步。若非孟子在學海中成長,可能他長大后,即是火葬場的禮儀官,或是集市上的拿刀屠戶。
例子何其多,自然不止他一個。
還記得少年方仲永嗎?那個天賦異稟,下筆有神的非凡少年。因為才學,鄰里鄉親都請他題詩作詞。他的父親以此為傲,帶著他四處走訪,也因此掙了不少文學錢。但長此以往呢?少年仲永的才能日益衰退,到最后,已經寫不出任何有價值意義的詩詞了。明明天賦異稟,卻因止于學習,而與常人無異。實在是令人可悲可嘆!
古曾是如此,今亦是如此。如今我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充實的九年義務教育,還有浩如煙海的資料典籍。只要我們愿意學,為何不能像孟子一樣學有所成?為何不能避免像方仲永這樣的遺憾呢?
古詩文豪陸九淵言“讀書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簡而言之,心急是吃不了熱豆腐的!學習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久規劃長久踐行的過程。并且不能盲目學習,而要探尋出一套適用高效的學習之道。
每個人的學習方法或許大不相同,但有一套總體性的概念一定適用。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首先我們要廣泛的學習,其次要明白,虛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勤問勤思,將所學的徹底弄懂。最后一定要付諸實踐,而不能僅是紙上談兵。在仰望星空之后,一定要腳踏實地再來走前方的路。
其實主要思想就是學習要有方法,不能盲目學。有的人窮盡一生學習卻無所成就,有的人卻能很快在學習中找到自我,實現自身的價值。很多時候這并不僅僅是因為天分。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成功都是由99%的努力加1%的天賦得來的。
即使先天平凡,后天有疾,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人生。貝多芬,霍金,孫康他們哪個不是如此。在命運面前不屈服,生活的挫折不能抵擋他們學習的步伐,最終,他們得舉世矚目,他們成萬眾楷模!
通過高效長久的學習,你便能體會到詩意的人生。因學習,你體會到了“數點梅花天地心”的雅趣;因學習,你體會到了曹操“釃酒臨江,橫槊賦詩”的豪情;因學習,你體會到了“斷腸人在天涯”的心酸無奈;只因學習,你的人生便會更加豐富多彩。
當然,學習的優越性不止在于精神層面。當學有所成,確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并為之努力后,你便會得到其在物質層面的優越體現。試想,當你才華橫溢大顯于世,還怕在這個最好的時代遇不上自己的伯樂嗎?
4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可這何嘗又不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在這個人才云集、就業幾近飽和的時代,學位便成了大多數人打開美好生活之門的鑰匙。作為21世紀的我們,不在學習中進步,便會在停滯中被推向滅亡。不如就在此時問問自己,你憑什么與他人競爭?古時有鑿壁借光、聞雞起舞、程門立雪者,而今天的我們享有良好的教育環境,不需為沒有光電發愁,不需為國家危難憂慮,更不需為難以求學受凍挨餓。在此等環境之下,我們還有什么理由推辭學習,拒絕讓自己變得更好?
學習吧,朋友。別辜負了這個美好的時代,別辜負了這個彩色青春。
所以,請盡情的享受這個新時代的資源吧,請盡快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并努力奮斗吧!
誠然,學習伴有苦和累,學習的盡頭無窮無止,但這無邊際的學海能帶給你的卻是一個有價值的人生。如此交換看來,可是沒有絲毫不值。
學習是自己的事,別人代替不了,學習的最終利益在己,別人也取代不了。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