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喜歡這本書的故事風格。就像一個玲瓏的小男孩坐在床頭,慢悠悠的跟你講故事,燭光搖曳,咖啡的濃香鋪滿整個房間,被子溫暖舒適。
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切都淡淡的,追著夢,追著生活,使人不自覺想沉浸在浪漫的、溫馨的、鮮活的故事里。男主像個小太陽,從他身上,似乎找到了通往光明的路。對待親人、朋友、愛人,甚至陌生人——可能是掃地的大叔,也可能是隔壁年邁的老奶奶——都有一份純凈的心和光明的影子。神奇的魔力在于,很多明媚的情感交錯是從陰云籠罩的氣氛開始的,人們從小經歷各種陰霾,匯聚在影子里,沉默地吶喊著尋求解脫。
「為每一個你所偷來的影子找到點亮生命的小小光芒,為他們找回隱匿的記憶拼圖,這便是我們對你的全部寄托。」
男主沒有令他們失望,豐富的想象力和執著的性情,以及對他人不幸的敏銳感知,治愈了一個又一個在他生命中出現的人,也影響著閱讀此書的我。法國的浪漫主義情懷融入點滴細膩的瑣事,時常勾勒起嘴角的弧度 。
┃關于友情
有些人,看起來兇猛高大,咄咄逼人,他們是你的死對頭。馬格對于男主就是這樣的存在。人們為了更好地生存而隱藏自己,可是影子不會說謊。逃亡的影子訴說著馬格的痛苦,原來在他霸道的表象下,深藏著善良的憂郁和哀傷。每個人其實都一樣,那些「壞」與「惡」,考慮到環境與經歷,原諒就容易多了。
有些人,他們比你年長許多,卻相交甚歡,無所不談。伊凡對于男主就是這樣的存在。小的時候害怕黑暗,長大后卻喜歡把自己隱藏在黑夜里,尋求安全感。伊凡是個沉湎于回憶中的可憐人,甚至那不是個真實的回憶。一天,他的生命中出現了一個自稱夢想是馴服黑夜的小男孩兒。
「你也一樣經歷過我這個年紀啊。夜晚總是在嚇你,你甚至請求大人把房間的百葉窗關起來,以確保夜晚不會溜進來。」
男主的「超能力」拯救了因爆炸身陷困境的伊凡,而后又巧妙設計了一封信幫他走出童年的陰影,去建立一個真實的人生。影子也是知恩圖報的,在男主最落寞的時候,帶著最溫暖的信陪伴著他。
有些人,在你需要時站在你身旁,口無遮攔心照不宣。呂克對于男主就是這樣的存在。咖啡口味的閃電面包,把兩個人連在一起。這個陽光的男孩啊。責任感十足,溫柔體貼,還會做一手好吃的面點,也是個給人帶來光明的小太陽。在男主的力促下,呂克走向了尋夢的路,雖然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但重要的不是最終的夢想是否實現,而是是尋夢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沒有嘗試和比較,永遠無法知曉答案。
┃關于親情
我喜歡男主的媽媽,一個會給物件命名,并對它們說話的人,有幸做她的一只水壺,壺口對外看看外面的花園,想想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我不明白男主的父親為何要離開這么好的女人,或許也再次印證了感情的事,不是理性可以說得清的。她美麗善良,全村的人都喜歡她。那是個多么好的母親啊。若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嘗嘗淋了楓糖漿的蘋果卡卡蛋糕是什么滋味。我想正是這樣一位母親,才能教導出我們善良的小男孩。她默默地為孩子做了一切,從童年時期的實時監護,到長大后將小男孩推向更廣闊的天空,幫助更多的人。舊房子的閣樓里,承載著全家的回憶,那些愛被相片定格,穿透了時間。那位缺席的父親,也在故事的最后恢復了原貌,那個裝著每一個圣誕節和生日祝福的盒子,是小男孩內心最深沉的渴望,是這個母親,送給兒子的最后一份大禮。
┃關于愛情
我不知道是否每個小男孩都有個「伊麗莎白」。因為喜歡,所有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哪怕你們從未走近過。這種情愫是一個人對愛的憧憬,歡樂、失意,都是自己一個人的事。當我們善良的小男孩邂逅海灘上的啞巴女孩克雷兒,一個有大提琴般低沉笑聲的可人兒,他們在廢舊的燈塔里構筑了美麗的夢。但是成長的路上,有太多的事情會時我們忘記彼時的承諾,克雷兒記住了那個偷走她影子的人,可是小男孩卻忘記的曾經的約定。
一個會用風箏向你寫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讓人永遠都忘不了她。
再次記起,曾經的小男孩已經即將成為一名實習醫生,和呂克蘇菲到同一個海灘度假。蘇菲是個好女孩,或許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對方很好,可是總感覺缺點什么。她可以是個好的朋友,知性大方,可以是個好的情人,體貼溫柔,但是唯獨成為不了靈魂的伴侶。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沒有遇見一個如同克雷兒般存在的人,若能有個蘇菲相伴一生,也是幸事。
故事總是很美好的,如同每個讀者內心向往的那樣。男主告別了蘇菲,不惜一切試圖追回曾經的愛情,過程坎坷,好在結局隨人所愿。當那個老鷹風箏在克雷兒的窗外舞動,我不禁落下淚來。其實夢和故事有時是很殘酷的,因為你不知道,堅持的等待是否有一絲可能,像書中那樣,開出花兒來。
整個故事里都是可愛的人兒:嚴厲負責的教師雪佛太太、勤勞樸實的呂克父母、九十二高齡的艾麗斯、小旅館的老板娘、喜歡抽煙的布夏太太、賣風箏的雜貨店老板……相同氣質的人總相互吸引,就如同光和影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