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喜歡旅行的人,經常有朋友問我:“你是不是還想環游世界啊?”當然想啊,等有條件有機會了一定去。
要是一個人環游世界還挺困難,需要查路線,訂酒店,訂車票機票,吃喝玩樂等等都得自己搞定。我幻想著要是有一座像《飛屋環游記》中的可以飛的房子;
或者《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可以任意移動的房子,那就相當便利。
作為一個曾經學過建筑的,不能光想,得來點實際的。在筆記本上畫了畫草圖,以8米的直徑的球體為原型,設計了一個可以飛的小建筑,如下圖所示:
功能
為什么把它稱為建筑而不是飛行器?從使用的角度來說,我希望它大部分時間是在地面上作為建筑使用,而不是經常在天空飛行作為交通工具。
在平面上分為兩個區:公共區和私有區。
-
公共區域可以對外開放,可以作為一個小餐廳,或者交流區,包含一個簡易廚房。不論走到哪里,可以邀請幾個朋友來這里吹牛、聊天、打牌、吃零食,或者在風景比較好的地方,作為觀光餐廳營業,還能賺點路費。
-
私密區域只放一張床,朝向整個外部空間。私人生活其實只需要一張柔軟的床,一個蓬松的枕頭,在沒人打擾的地方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三件家具:床,書架,桌子
分隔公共空間與私密空間的是可活動的書架,一直想有一個巨大的書架,上面放滿了書,在柔和的陽光下,窩在一個角落里看書,是多么愜意的事。
-
書架是可以沿中心軸轉動的,有需要的話可以打通兩個空間。
中間是一部電梯和廁所,廁所還是要有的,這是剛需,隨地大小便不太提倡。電梯可以直通頂部的觀景平臺。觀景平臺也可以從建筑外部沿螺旋樓梯走上去。作為公共平臺供大眾使用。
剖面
從剖面上看,也就是沿球體中央切開,分為三部分:
- 最上面是可升降的飛行動力裝置,和觀景平臺的位置。
- 中間是主要的使用空間
- 下面儲藏空間
這些功能已經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學習,和交流需求了。為了不至于太天馬行空,下面是對大體結構的設想。
結構
從剖面上看,整個支撐結構為“工”字形,中央電梯和廁所的墻壁內側采用輕鋼骨架,是整個建筑的主要支撐結構,地板和屋面平臺作為橫向固定。外側通體覆蓋特制玻璃,可改變顏色,可調節透光率,足夠堅固,作為輔助結構。
地板下方有調節平衡裝置,類似不倒翁原理,建筑和地面的接觸面積很小,防止對環境產生破壞,也可以占用很小的空間。
8m x 8m x 8m的體積可以停放在很多地方,比如公園的草地上,城市廣場上,樓頂,山間的平地等等。
要是我真有這樣一個建筑,而且有足夠的時間,不用擔心錢,就可以想去哪去哪。這是我能想到的最美好的生活。
我先要去一趟北歐,看看雪景,現在應該很漂亮。然后馬上飛回家過年,邀請親朋好友來我的小家坐坐。短暫待幾天,接著去三亞。這個時候在三亞肯定最舒適了,在海邊逛逛,吃著海鮮喝著茶。再去埃及,去看看金字塔,然后去印度,去斯里蘭卡,去緬甸,去曼谷,去悉尼,去新西蘭......
好了,該醒醒了,早點睡覺,明天還要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