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一個samer母親寫給他的話,勸解他在最好的年華里,不要盲目地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不要急著對一個有好感的人刻意地去確認關系,這樣不僅錯失了一份情感,還可能失去了一個談得來的好友。一切都要順其自然,直到大家都變得足夠成熟,再攜手共度一生。
我轉發到朋友圈后,前同事是一個新手媽媽,她說她也要講給自己的孩子聽。我會心一笑,至少有人能懂了。
關于愛情的考題,比高考作文還要難上百倍。有些人循規蹈矩寫滿八百個字也就算正常發揮了,有些人劍走偏鋒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收獲,要么驚世駭俗,要么寡淡無奇。唯獨一種人偏題嚴重,到最后只能孤注一擲,越走越遠。
誠然高考作文滿分的人又能怎樣?愛情不過是生活的一種調劑,只是大家口味有咸淡的差異罷了。
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于世界,于生活,于自我的訴求映照下,愛情觀會變得愈發務實,更接近日常。
二十歲的人期待的是一場童話般的邂逅,三十歲的人渴求一場肉欲的狂歡,四十歲的人希望你能有點幽默感,五十歲的人但求你能聽聽他的嘮叨,六十歲的人只愿你與歲月都無恙……
最近大家都說找對象既要有“好看的皮囊”,又要有“有趣的靈魂”,但是這種人在女媧創造萬物時是否無心插柳那么一個半個的還真的有待考證。如果讓我選擇,奢望的答案肯定是和普羅大眾一樣,能拿得出手,也能上得了心,走得了腎,活著的終極意義也不過如此。
但非要二選一的話,還是選“有趣的靈魂”吧!作為顏控很嚴重的星座來說,幾年前我肯定是選那個不美不活的皮囊。但是年歲大了后,只期待長日里能有個陪伴的人,說說情話,解解悶。皮囊終究是歲月分層的游標卡尺,也許只是差了微毫,現實作用卻大相徑庭。
前幾日某個時刻,我靈光乍現地想到,自己為什么一直想要一個完美的對象呢?再看看此刻的自己,平淡,戾氣,乖張,色欲……我拿什么資本去許一個人間無二的良人?
在草稿紙上羅列缺點二三,比如脾氣不好,生活狀態差,以及天生的硬性指標不完備等,四舍五入差不多只能有個70分。算不上很優異的成績,但也區別于不及格的標準,至少我是你值得去考慮的備選。
我只愿找個70分的對象,因為太過完美的在一起總會有巨大的落差感和壓力在的,而太低的又鮮少會有共同語言,只能是搭伴過日子罷了。
唯獨和自己的狀態一樣,才有繼續聊下去的可能。有可能我們的70分并不一定能全部匹配得上。至少會有40分以上的重合,而剩余的60分里,即有彼此的新鮮感,又有磨合的助燃劑。不怕生活波瀾不驚,就怕越走進彼此越欲罷不能。
很少有人愿意去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也應該很少有人去主動找一個70分的對象。我們總是期待一場幻想中的婚禮,白色婚紗,黑色西服,賓朋滿座,喜笑顏開??墒亲詈竽銜l現他并不如你料想中的那樣,他偶爾愛酗酒,抽煙不節制,上完廁所不翻馬桶圈……于是你給他算減法,忘記結婚紀念日減5分,連續半個月總是醉醺醺回家減3分,逛街看美女減2分……到最后總有一天會不及格,甚至會扣光所有的好感。
那我為何不從一開始就知道他是一個不完美的對象呢?至少不會因為失望而大喜大悲,因為一開始了解他,知道他酗酒,那就陪他從爛醉到微醺,從白酒變成低度的啤酒,從三瓶到一兩。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加分的過程,即便他偶爾還是會控制不住地想要喝上一杯,至少你不會因為這個舉動而去給他減分,他原本就是那個他,變得更好了是他,不變的話也是你最初認識的他。
所以70分的我,愿意陪我一起慢慢變好嗎?